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土俗人种学讲座的教授,由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出身的移川子之藏担任,庆应大学毕业的宫本延人则於初期任职助教,後升任为讲师、副教授。史学科第一回的学生马渊东一,可以说是这个讲座所训练出来的学生,毕业後他担任史学科副手,至1945年受聘为副教授。移川、宫本与马渊三人共同进行调查并发表之《台湾高砂族所属系统の调查书》一书,曾於1936年得到日本帝国学士院赏的荣誉。土俗人种学讲座的训練,融合了今日的文化人類学、考古学、语言学与体质人類学。研究者在讲学之余,积极於调查南洋与台湾地区原住民的人种特徵及文化特质,一方面蒐集许多民族志资料和原住民的生活物件,另一方面则进行诸多考古工作,试图去建构出一个涵纳过去和现在的南洋地区文化图像。在讲座之下,另外设有南方土俗学会,除了举行报告的例行活动之外,并且发行《南方土俗》杂志,集当时台湾人類学研究者於一堂, 可以說是台湾制度化的人類学发展的开始。
考古学者金关丈夫、国分直一、米泽容一等人,认为土俗人种学讲座的创设,是台湾考古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指标。因为在这个时期,以土俗人种学教室陈列室为中心,学者们开始进行有系统的资料蒐集和整理工作,为台湾留存了许多珍贵的器物和历史文献记载。而且相较於之前个人性的调查,此时期考古研究者开始从事有组织的科学性发掘工作。1930年移川子之藏、宫原敦、宫本延人等学者在垦丁进行三次发掘工作,共掘出了石板棺二十五具,是台湾第一次正式的发掘工作;1934年移川与宫本发掘苏澳新城的石棺;1938年浅井惠伦、宫本延人和金关丈夫发掘大马璘的石棺遗迹,这些发掘研究皆具有相当的时代意义。
土俗人种学讲座时期的各种研究,可以说是现今台湾民族学与台湾考古学的深厚根基。但土俗人种学讲座随着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原台北帝国大学改为国立台湾大学,也随之更名为「民族学研究室」,附属於文学院历史学系。1949年台湾大学於文学院设立「考古人类学系」,原「民族学研究室」的相关资源同时并入该系。1982年,正式改称为「人类学系」。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