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对於原住民则另设蕃童教育所或蕃人公学校。1914年颁布「蕃人公学校规则」,修业年限仅四年,较一般公学校短少二年,课程、教科书等亦异於一般公学校。对於在台日人子弟,则设立与日本国内相同的小学校、中学校、工业及商业学校,另於医学校附设医学专门部,作为日人子弟高等教育机关。此一时期台湾教育逐渐形成台湾人、原住民及日本人三个系统的差别待遇教育。
1918年台湾总督府正式明揭同化主义施政方针;1919年,根据差别原则,颁布「台湾教育令」,确立台湾人的教育制度。台湾人的教育机关,除初等教育设施公学校之外,中等以上教育机关仅四年制高等普通学校1所、三年制女子高等普通学校2所、五年制师范学校2所、三年制工业、商业及农林学校各1所、六年制农林及商业专门学校各1所、八年制医学专门学校1所。而对於在台日人,仍比照日本国内制度,设置五年制中学校2所、四年制高等女学校3所、五年制工业及商业学校各1所、三年制高等商业学校1所,以及师范学校、医学专门学校兼收日籍学生。非仅维持隔离政策,台湾人的教育机会仍颇受限制,修业年限及程度均低於日本的同级学校。
文官总督田健治郎上任後,标榜「内地延长主义」,强调将以普及教育、提高台湾文化为首务。1922年,台湾总督府颁布新「台湾教育令」,明订中等以上教育机关(师范学校除外)取消台、日人的差别待遇及隔离教育,开放台、日人共学。此後,台湾中等以上教育机关比照日本国内制度设立,在各地增设中学校、高等女学校、职业学校及职业补习学校等,另创立七年制高等学校1所,原各实业专门学校改制为三年制高等农林、商业及工业学校,以及四年制医学专门学校,专收中学毕业生,并於1928年(昭和3年)设立台北帝国大学。惟实际上,台湾人仍未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尽管不断有台湾人要求改革不合理的措施,然而,总督府并未接受。
1930年代起,总督府开始加强普及日语、灌输日本国民精神等同化措施。尤其是1937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後,在台推动「皇民化教育」,断然废除公学校汉文科;1941年进而配合日本国内初等教育学制改革,将台湾的小学校、公学校一律改称国民学校,惟课程内容并未与日本国内一致,将课程分为第一、二、三号表,规定「过国语(日语)生活之家庭的儿童」入「第一号表国民学校」(即原小学校),其余的则入「第二、三号表国民学校」(即原公学校、蕃人公学校)。1943年,实施义务教育,但学生入学限制仍照前述规定,同时废除书房;并比照日本国内中等以上学校学制改革,修改各级学校法规,刷新教育内容,缩短修业年限等。中等以上学校数不断增加,1944年,计有职业补习学校90所、职业学校27所、中学校及高等女学校各22所,专科以上学校除上述各校外,1944年另设私立台北女子专门学校。然而,台湾总督府始终并未公平开放平等共学机会。
综观日治全期,台湾总督府的教育政策乃是以渐进原则,采逐步强化的同化主义方针,亦即以「现代化」取向的同化教育政策企图改变台湾社会。而教育制度则长期存在差别待遇和隔离政策,此乃日治时期台湾教育之基本特徵。
中文关键字:无方针主义 , 同化主义 , 台湾教育令 , 差别待遇 , 隔离政策
英文关键字 , Accommodation , Taiwan Education Act , isolation and quarantine
参考资料
下一篇:台湾省工委会蔡孝乾等案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台湾总督府调查研究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