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修整是指人们有意识的在石材的断面上,透过敲击、折裂或是磨制等方式,做出尖部或刃部等使用面或是单纯的类似外型(未加工完的半完成品)的再加工行为。在自然环境中,石头或许有可能因为种种营力造成断裂的现象,甚至说同一石头有可能破裂相当多次,因此会产生某个锐利的刃边或尖部,也可能会有明显的撞击点与打击孢,造成在判断是否为石器上的干扰,但不同於自然营力在石头上的作用,二次修整强调人的有意识行为,因此是否为刻意的作出尖部或刃边,制做的过程是否有顺序,撞击点与打击孢的分布位置,都可以作为判断的标准,也因此是否有二次修整就成为考古学者判断是否为石器的重要依据。
至於未完成品或是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石材,这种有意识的加工行为所产生的痕迹可能就比较难以发现,但是透过是否有群聚的现象或是其石材的种类与附近的石材来做比较,也是能够判断出是否为石器制作区或是经过初步加工但被带走,尚待加工的未完成品等等不同的行为活动。
参考资料
臧振华&刘益昌2004 《澎湖七美岛: 史前石器制造场的发现和初步研究》。澎湖县马公市 : 澎湖县立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