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相对於只进行一次丧葬仪式之後便不再移动死者的「一次葬」而言,「二次葬」是将死者遗骸从原先(第一次)已搁置的地点再取出,经再次的仪式与加工後重新置入的行为,民间常称为「捡骨葬」或「洗骨葬」,地点可能是原先第一次搁置的地点或另择新点;遗体的处理常见的有将遗骸清洗整理後再置入瓮罐之中,考古学上通常称为「瓮棺葬」,但不一定所有的瓮棺葬都是二次葬,也有将遗骸重新排列後再埋入土坑中或置於洞穴内等种种做法。(邱鸿霖 2004,p.63)
一般而言,判定某一墓葬是否为一次葬或二次葬可从下列数特徵着手:
1.骨骼排列方向与相对位置
相较於一次葬而言,施行二次葬的骸骨由於经过取出、施行仪式或加工後再置入墓穴的处理过程,骨骼排列方向与相对位置通常与人体自然姿态有所不同,如整齐堆放的肢骨或头骨下方承接肢骨等等现象。从民俗学来说,各种骨殖放置的部位和方式,都有一定的含意,可以与民俗学相关资料加以比对。(殷玮璋 1985:p.52)
2.骨骸完整程度
二次葬的遗骸多不完整,因在第一次埋葬的过程中,遗体有些较小的骨头已经腐化,大多数仅剩下主要的骨骼如头骨与肢骨。或是於某些因素,迁葬时只挑选某些重要的部分如头骨、骨盆等等,造成墓穴中遗留的骨骼不全。
由於在保存与区辨上的不易,二次葬在考古发掘时较难辨识出。但仍有某些遗址如宜兰淇武兰遗址,其下文化层部分推测为二次的可能性极高。(邱鸿霖 2004:63)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