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

历史

「匪徒刑罚令」

分类: 历史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6-11

阅读 :346

日治前期以严刑峻罚来镇压社会动乱的法律。日本统治台湾初期,面对各地纷起云涌的动乱与反抗,采取严厉的镇压手段,1895年(明治28年)颁布「台湾人民军事犯处分令」与「台湾住民刑罚令」等法令,对於武装反抗者均处以死刑。但大多数的反抗者系在战场以「临机处分」的名义被杀,仅有少数是依照上述法令经法院审判定罪处死。1898年儿玉源太郎就任台湾总督之後,确立「匪徒问题正常化」的原则,强化以司法制裁作为镇压匪徒的方式,於11月15日以律令第24号公布「匪徒刑罚令」。

这部法律概括地将「不问任何目的,凡以暴行或胁迫为达成其目的而聚众者」均视为匪徒,首谋、指挥者与附和随从者皆为处罚对象,处罚极为严苛,法定刑动辄为唯一死刑,甚至更将效力溯及於法律施行前所发生之行为。1898-1902年间,共有1万1,950名匪徒遭到杀戮,其中仅有四分之一是经过法律程序。在1902年,匪徒案的被告有将近七成五被判处死刑。

台湾总督府对於匪徒也采用恩威并施的策略,以「免除其刑」来换取匪徒的归顺,但却经常在表面上以「招降」模式举行归顺,再故意制造冲突以射杀归顺者,南部的武装抗日分子林少猫被射杀时,身上即带着「归顺条件准许证」。此外,司法判决中也有相当多起诉罪名与定罪罪名不符的现象,如以匪徒起诉、但以强盗罪判刑,或以强盗罪起诉、但以匪徒罪判刑的情况,显示在日治初期,「土匪」所指涉的可能包含武装抗日者以及社会治安的破坏者。1902年之前,临时法院或普通法院大量处理涉及匪徒刑罚令的案件,1907年之後,本法令则适用於特定案件,最後一次适用匪徒刑罚令,则是1915年(大正4年)的噍吧哖事件。

中文关键字:匪徒 , 武装抗日 , 儿玉源太郎 , 林少猫 , 噍吧哖事件

英文关键字Bandit , Anti-Japanese rebellion , Kodama Gentaro , Lin Shao-mao , the Hsi-lai-an incident of 1915

参考资料

    王泰升。1999。《台湾日治时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联经。刘彦君。2006。〈强盗或抗日?:以日治法院判决中的「匪徒」为核心〉。硕士论文,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

下一篇:《台湾列绅传》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促进产业升级条例」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