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

历史

八通关古道

分类: 历史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7-21

阅读 :451

清代开辟的越岭道路,原称「中路」,今称八通关古道。西起林圯埔(今南投县竹山镇),东至璞石阁(今花莲县玉里镇)。

1874年,日本因台湾生番杀死琉球渔民而出兵攻打台湾,清廷派船政大臣沈葆桢来台处理善後事宜。日本侵台起因於「生番」问题,清廷因此积极开发「番地」、治理「番民」。

为执行开山抚番的政策,沈葆桢拟开筑三条道路,包括北路、中路、以及南路,以打破前山、後山的阻隔。

中路的开辟,由台湾镇总兵吴光亮筹画、推动,1875年(光绪元年)2月,率勇营分别由林圯埔、社藔动工,至大坪顶(今南投县鹿谷乡)合为一路,接着经过大水窟,进而顶城,一共开路7,835多丈。3月,再由顶城开工,从凤凰山麓越平溪经大坵田,又开3,775多丈,两处共建有塘防八所,沿途兴修桥道、沟渠、木围、宿站等。自集集街起到社藔、大水窟、大坵田、茅埔、东埔各要隘,逐步配合紮兵。其後渐往东推进,以至璞石阁,计长265里,1875年12月完工。今日南投县鹿谷乡凤凰山麓,仍可见吴光亮所题的「万年亨衢」碑、1875年(光绪元年)「入番撤禁告示碑」以及1876年(光绪2年)大坪顶士绅歌颂吴光亮之「德遍山陬」碑。

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重新开辟一条理番道路:八通关越岭道路,但其路线和八通关古道并不相同。

中文关键字:八通关 , 吴光亮 , 中路 , 沈葆桢 , 开山抚番

参考资料

    倪赞元。1969。《云林县采访册》。「台湾文献丛刊」37。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洪安全。1995。《清宫月摺档台湾史料(八)》。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沈葆桢。1959。《福建台湾奏摺》。「台湾文献丛刊」29。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下一篇:八二三炮战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全国青年团结促进会案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