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本书以地点远近为顺序,始彭湖(今澎湖)、次琉球、复次为三岛、麻逸(今吕宋岛),范围包括闽粤沿海、南洋等海域,遍载两百多个地方的天时、气候、地理、人物。学界今已确知三岛、麻逸在菲律宾群岛北端,而依地理位置推知,本书所指「琉球」应为台湾的西南端一带,「自彭湖望之甚近」,并且「海外诸国,盖由此始」,故有学者据此认定,台湾西南端是元代东洋针路(航线)的起点。
但在1369年(洪武2年)编修的《元史》说「澎湖诸岛与瑠求(琉球)相对,亦素不通」,而且「近代诸蕃市舶,不闻至其国」,明朝初年对琉球尚无所知,则元代琉球是否为东洋针路的起点,甚至是东洋针路的一环,不无疑问。
《岛夷志略》描述琉球人「男子、妇人拳发,以花布为衫,煮海水为盐,酿蔗浆为酒」;参照成书於1617年(万历45年)的《东西洋考》,记载鸡笼(今基隆)一带的原住民,不论男女皆「裸逐无所避,女或结草裙蔽体」,此一风俗维持到清领初期未变,以此推溯14世纪的台湾原住民,实无法以花布为衫;至於煮盐、酿酒,依1602年陈第撰〈东番记〉及清初史料,亦无法支持其说。
本书「琉球」条附「毗舍耶」,作者仅言「僻居海东之一隅」,未指毗舍耶是在何地,今日亦有视为台湾之一隅者。然而此段也有两处与史不符:一是提到男女「纒红绢、系黄布」。14世纪前半叶的台湾原住民,尚无红绢黄布;二是毗舍耶人「伏荒山穷谷无人之境,遇捕鱼采薪者,辄生擒以归,鬻於他国,每一人易金二两重」。台湾原住民有馘首之习,却从未以生擒贩卖人口为业,而且直到明末,台湾西部的原住民仍未使用货币,东部原住民到日治初期才逐步建立货币观念。
汪大渊自述本书皆为亲身游览、耳目亲见。内容不免因一人一时之见而有所偏倚,但皆得自亲身阅历,参考价值更胜前代诸书。
中文关键字:琉球 , 东洋针路 , 毗舍耶
英文关键字Okinawa , Visaya
参考资料
下一篇:Rokaho旧社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Mukeraka旧社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