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

历史

凹石

分类: 历史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8-01

阅读 :347

所谓的凹石是指一种圆形略扁或者略呈长形的鹅卵石、砾石,一面或两面有凹陷的痕迹,因为是圆的石材上有凹陷,所以称之为凹石。凹石的材质通常以砂岩或变质砂岩为主,大约是适合一个人单手持握的大小。凹石是考古学上常见的器物,过去在日本、琉球、台湾等岛屿地区都常发现。早期的研究者发现凹石这种器物在台湾中西部海岸的贝塚遗址中常出土,所以推测凹石是用来敲击单壳贝类以取得贝肉的工具,因为凹石的大小适合手拿,所以使用起来相当便利顺手,而凹石凹陷的地方,正是长期敲打贝壳所留下的痕迹。

  所有的贝类都需要用凹石敲打吗?所有的凹石都是用来敲打贝类的吗?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首先,双壳贝如蛤只要煮熟贝壳就会打开,不需要敲打就可以取得贝肉,反观单壳贝大多是吸附在岩石上,而且壳比较硬,所以才需要使用凹石敲打。根据研究,并不是所有的凹石都以敲打贝类为主要的功能,随着考古研究成果的累积,我们发现不只有贝塚遗址才会出土凹石,但是有些地方伴随凹石出土的单壳贝并不多见,因此开始有人讨论凹石是否有其他用途,例如用於敲打坚硬的核果,此外凹石也可能具有当成槌子来敲打其他物品的功能。以台湾十三行遗址出土的凹石为例,十三行遗址因为已经进入金属器时代,所以出土的石器数量不多,而出土石器中比例最高的器物就是凹石,但是十三行遗址出土的贝类多为双壳贝。再考虑到遗址的整体脉络,研究者认为这个遗址的凹石可能还可以用来敲打雕刀来进行木器的雕凿,或者是作为锻铁活动进行时的捶打工具,例如捶打铁钉等。

  凹石的凹痕是因为长期使用消耗之後所留下的痕迹,可以想见在一开始被人拿来使用的时候,上面可能光滑而没有凹痕;而人类使用凹石,并不需要特别的加工,只需要从河床里挑选经河水滚磨後显得平滑,大小适中的石材来使用即可。因此我们可以推想,凹石这种器物应该经常被发现,而事实上也是如此,除了十三行遗址,几个铁器时代的文化如番仔园、茑松、静浦等,都因为金属器的使用而减少了许多制造过程较为复杂的石器,但是仍有不少凹石出土,甚至直到近代还有民族学者可以观察到原住民如阿美族使用凹石的情况。在台湾地区,早期的屏东垦丁遗址、鹅鸾鼻遗址、台北的芝山岩遗址、金门的清歧遗址等,也都有凹石出土的纪录,虽然不是精致的器物,但是凹石的使用的确是有悠久的历史呢。

参考资料

    宋文薰(1957)「凹石の用途」,『民族学研究』(22),P.120林嘉伟(1996)『十三行遗址出土凹石研究』,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硏究所硕士论文臧振华等(2001)『十三行遗址:抢救与初步研究』

下一篇:剑潭遗址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共和遗址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