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此遗址为日本人森丑之助於西元1902年时所发现,遗址的地点约在六张犁聚落经极乐公墓的崇德街168号东侧的山坡地,往山脊另一侧延伸至台北医学院背後的山坡地亦见遗物出土。1945年至1949年间日本人国分直一曾在六张犁背後山丘地区调查,在丘地的南斜面发现含有泥质黑色及灰黑色陶的文化层。之後1989至2004年间分别有刘益昌、戴瑞春、郭素秋等及2004年「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计画 第七期」执行期间卢瑞樱於此做过地表调查。本遗址出土的遗物如下:陶器类有褐色灰胎夹砂陶、灰黑色素面粗砂陶、黄橙色夹砂陶。褐色夹砂陶、黑色泥质陶、灰黑色陶,其中有一件灰黑陶(内胎黑),属口径为30.4公分的大型器(国分直一1981)。石器类有:磨制石锛、打制石斧、大型打制石铲、两缢型网坠、砂岩砝码型网坠(刘益昌、郭素秋 2000)。
从出土遗物的特徴与材质看出六张犁遗址虽为一般性遗址,但其文化内涵却包括讯塘埔、圆山以及十三行等三个文化类型。讯塘埔文化年代约在4500-3500B.P为近几年新辨认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是接续大坌坑文化晚期逐渐演化发展而来的地方性文化,本文化层陶器形制与大坌坑文化最大的区别在於突脊以及口缘上划纹的消失,石器则出现大型尖状器与石刀。从聚落分布的位置以及石刀出现的现象显示农业型态可能与大坌坑文化不同(刘益昌2001)。圆山文化其年代约3200-1800B.P则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继讯塘埔文化、芝山岩文化之後兴起於台北盆地北侧的地方性文化。十三行文化年代约在1800-400 B.P.为台湾各地区逐渐走入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发展阶段,属金属器与石器并用时代。这时期文化的主要特徵是石器数量减少,但使用金属器,而陶器数量仍很多,主要为红褐色夹砂陶。由於年代较晚,遗址数量也多,文化内涵复杂且变异甚大(刘益昌等2004)。六张犁遗址同时兼具多重文化内涵,近年来却受墓园、聚落之与建所破坏,保存状况差。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