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在临界点的8年间,编导完成了包括《毛屍》、《夜浪拍岸》、《亡芭弹予魏京生》、《割功送德-台湾三百年史》、《一个少尉军官和他的廿二道金牌》、《平方》、《白水》、《女书》、《目连戏》《玛莉玛莲》等原创作品。剧本《毛屍》被收录於汪其楣教授所编《 国民戏剧卷 I 》(2004年5月出版),《白水》被收入王友辉、郭强生主编《台湾现代文学教程─戏剧读本》,当时的文化媒体界并给了田启元封号为「一代小剧场鬼才」,剧评家及剧场专业人士一致肯定田启元在台湾当代剧场美学有一定的贡献。
田启元作品以狂热粗暴的表达方式来批驳传统思想,或者抛开语意意涵,在声音运用上伸展剧情,不断实验的创新突破。田启元为台湾剧场示范了两种极端典型:戏剧外表义无反顾地冲撞体制、戏剧内里执着缓慢地实践美学,然而我们很容易忽略掉後者,因为在他主导下的「临界点剧象录」,曾是全台湾最激进前卫的剧团。它以狂热粗暴的方式批驳道貌岸然的儒家传统,这几近咆哮的挑衅姿态,掩盖了田启元对剧场语言的一贯实验。田启元对语言(声音)的运用极富音乐性,语意显然不是重点,咬字吐音也容许完全不清不楚,演员开口往往是在造成声音的调性组合,配合演员的身体展演,让剧场成为一个全面撼动的剧场。对声音的讲究与揉折,在亚陶(Artaud)时代就已经具体实践过,以此理解,田启元对剧场的理解依旧是保守的。
然而田启元的独特之处,却在於他与同代剧场人,对剧场思考的不相符合,以剧场作为战争机器的同时,田启元相当有信心地铺陈自己的美学,撕去各种意识型态的标签,他的剧场,仍禁得起从很细微很细微的角度看,即是:对於一个演员可能性的深刻挖掘。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