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种名。曾用来指涉不同的剧种,如闽南的竹马戏在当地称为「白字戏」,梨园戏在福建地区也有「白字戏」的称呼,在台湾不仅九甲戏称做「白字戏」,七子戏、潮音戏、乱弹戏、歌仔戏都曾被指为「白字戏」。邱坤良所着《旧剧与新剧:日治时期台湾戏剧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对「白字戏」的解说为:「白字戏的原意,应是民众对使用本地方言的戏曲最直接的称法,有别於正音、官音、 正字的戏曲,所以每个地区都有白字戏,而每个地方不同时期所谓的『白字戏』也未必指同一剧种。」可知凡是戏剧演出时,使用以演出当地的方言为语言时,便可能被当地人称之为「白字戏」,这也是「白字戏」何以能代表众多剧种的原因。
称呼九甲戏为「白字戏」最普遍的地区在台北,原因有二:一是九甲戏流行之初在台北地区泉州人的聚落中,被称为「白字戏」,并渐渐流行到其他的地区。二是在日治时期台北是个新兴的都市,漳、泉州人混居,九甲戏在台北演出时,即随着改变使用泉州话的传统,改用漳、泉混居的半漳半泉的口音,因此,也被称为「白字戏」。
中文关键字:九甲戏 , 方言
英文关键字Kao-chia Opera
延伸阅读
梁真瑜。2006。《台湾乱弹戏曲白字化之研究 》。硕士论文,国立台北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