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曲艺

曲艺

陆光国剧队

分类: 曲艺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7-06

阅读 :466

1949年由於军队随政府播迁来台,使得依附在军中的剧队跟着来台,但因各队人力、财力不足而不足以号召,直到1950年时王叔铭(1905-1998)为空军副总司令任内,将所属的众多剧队,如宵汉剧团、飞虎剧队等,整编成大鹏剧团,除了演戏劳军也对外营业,此为空军总部成立的第一个正式剧团,而此後各总部纷纷跟进,使得剧团在军中逐渐产生规模,而  「陆光国剧队」即为此背景之下所产生的京剧团。「陆光国剧队」於1958年9月成立,为三军剧队中的一支演艺部队,隶属於陆军总部陆光艺工大队,其正式名称为「陆军总部艺工大队国剧队」,其组织人员是以陆军各部队中原有京剧人才再加上民间艺人,而其组织结构也依国军部队正式编制,且演出行程均依任务而定,演出性质可分为「劳军」、「公演」、「应邀」、「交办」、「支援」五种。

  1963年10月「陆军陆光剧团」成立「陆光幼年班」,学生依「陆光胜利」字序排名;1979年改制为「陆光戏剧实验学校」,培育人才甚多,包括朱陆豪、胡陆蕙、吴陆君、潘陆琴、李陆侠、储陆峰、刘陆勳(刘大鹏)、程陆赐、张陆龙、刘陆娴、王陆瑶、欧阳陆凤、温陆华、刘陆云、吴陆森、李光玉、夏光莉、蓝光宗、谭光启、朱胜丽、郭胜芳、汪胜光、李胜平(李小平)、王胜全、杨利娟、陈利昌等。1970年代之後,「小陆光」第一期的学生毕业後有些加入「陆光国剧队」,使得全队的结构改变,之後「复兴剧校」毕业的吴兴国加入剧团,与「小陆光」的同辈合作,前後约有十年之久。

  「陆光国剧队」直到1991年7月1日解散,因奉命执行「国军政战员额配合未来十年兵力目标规画」精减计画,而将大队部及电影部裁撤,而使国剧队与各军种剧队合并,改为隶属教育部,成立「国光剧团」。「陆光国剧队」於此三十几年之中,成员虽有变动,但主要成员有旦角张正芬、老生周正荣、花脸马维胜、武生李环春、老生杨传英、小花脸吴剑虹。而花脸张义奎、田炳林、老旦夏玉珊、武生张义鹏、穆成桐等也都是不可或缺的成员。这几位演员和名琴师王克图(最後十几年换为杨根寿、吴明生)、鼓佬侯佑宗带领的文武场长期合作,不仅舞台默契佳,且「气质」相近,表现出「敬业与执着」的精神,可以说是「陆光国剧队」的团队风格。

  不过「陆光国剧队」的小生很不固定,起初为夏维廉,後来曹复永加入过一段时期,直到最後十几年才确立为孙丽虹。名青衣秦慧芬最初也曾加入,不久因病退出。期间「干城」解散後徐莲芝曾一度加入,与张正芬双旦合作演出《樊江关》、《棋盘山》等戏,蔚为美谈。

  而「陆光国剧队」的代表剧目有《龙凤阁》,是张正芬、周正荣、马维胜的「铁三角」组合。《双娇奇缘》、《锤震锁阳关》、由《打金枝》改名的《富贵寿考》,申克常新编的《如姬盗兵符》,1968年得到金像奖的《睢阳忠烈》以及《大探二》、《伐东吴》、《法门寺》、《问樵闹府》等,都是「陆光国剧队」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

    王安祈《台湾京剧五十年》,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2002。刘先昌《论军中剧队在台湾京剧史上的影响——以陆光国剧队为析论范围》,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

下一篇:陈守敬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