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礼乐文化,发达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种建立在农耕社会之上的宗法型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礼」是用来规范社会等级秩序的,而「乐」则用来吊导内心的伦理秩。前者的「礼」也就是「法」,是用「威权」所建立的社会层序,属于一种强制力量。而后者则是一种手段,用来开导人的德性的工具,是属于道法权威的因素,而种因素的紧密联系,形成了礼乐制度。而「钟」则是这种制度文化的代表,它是地位、权力、神圣的象征,它代表了威、德、义、礼,而不仅是音乐上的乐器。
先秦以来,社会是处在音乐政治观、音乐道德观的环境,「钟」则与这种宗法型的社会有着深厚的关系,例如在《管子.五行篇》中,钟就与政治、人位、天时、伦常有关:昔黄帝以其缓急,作立五声,以正五钟。一曰青钟大音……。
五声既调,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而钟在众乐器的领首地位,亦即宗法政治中,臣民对天子的关系,正如《国语》所说的「金奏而八音从之」,政治反映在音乐乐器当中。所以钟是宗法社会的轨仪与法律,它包括了从表层文化所呈现的直接外形,中层文化的声音形态,以及深层文化的精神意义。
《乐记》这么说:响亮的钟声变成了命令,士兵精神振奋,打仗是必定胜利的…〈《乐记》,「钟声铿,铿以立号…」〉,所以钟是君王的威仪在音乐与乐器上的化身,因此许多古代君王铸造大钟,从其庄严庞大的外形与声响,令臣民产生一种威权的力量,此即钟之「威」。
中国古代的音乐道德伦,除了在内在的,以音乐为工具进行的文化薰陶,在外在方面,亦表现为对钟的地位的尊崇。使用钟的地点、方式,体现了「礼」;而作为乐,它又是迂缓庄严,中正和平的,体现了「德」。
在钟的神性上,其可表现在「天人感应」的哲学观,与宗法等级的社会观(罗艺峰,1991,《中国西部音乐论》,页36)。前者是以天数十二、律数十二为根基,以天道证人道,以天之神性引申出钟之神性,各种钟对应于不同的时辰,并以律数计算出发,推崇出十二乐律之首的黄钟的观念。凭借了这种天人感应的哲学观与宇宙论的音乐观,钟乃自「天」获得了「神性」。钟之神性,还源于宗法等级的社会观,钟的意义,是建立在统治者或上位者的权威上的,所以对于钟的形状、雕饰、铭文、声音,无不表达出这些统治者的意志和观念,这正是在深层文化中的内涵。
钟这乐器上所雕饰的龙、凤、虎、夔、蛟、螭、虺、辟邪、饕餮等威猛异兽或吉禽,或在悬钟的横梁直柱上所饰的异兽怪物,当是前文图腾观念的遗绪,不但在表层文化、中层文化,以及在深层文化当中都薀含着图腾的观念,逐渐变成宗法社会下的礼乐观念。这种具有神性的礼乐之器,从其上的铭文也可看出,其是作为表达希望、祈愿祝福、盼国运昌隆、子孙繁衍、家族兴旺、吉祥瑞福等在位者所盼望达到的。
下一篇:青石岭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秦权时期乐器装饰艺术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