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曲艺

曲艺

南管戏表演

分类: 曲艺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4-24

阅读 :410

南管戏的开场保留宋元南戏之遗制,在「打落头鼓」时,演出人员落棚脚准备演出。正戏演出前,先演扮仙戏,再跳加官,接着演员再依「头出生」、「二出旦」的规矩-。

  行当方面,南管戏承袭了南戏的传统,共有「生」、「旦」、「净」、「末」、「丑」、「贴」、「外」七个行当。而大、小梨园戏中,主要使用的脚色亦随各自擅长的剧目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大梨园增加了老旦(亦称老贴)及二旦,且大梨园中的「上路」是以「生」、「旦」、「净」、「丑」四个脚色较为重要,又称「四大柱」;「下南」则以「净」、「末」、「丑」、「外」较为重要。而小梨园主要使用的脚色为「生」、「旦」、「贴」、「丑」。

  南管戏表演有其特别的表演程式。基本动作称为「十八科母」,对於动作的规定严格,如「举手到目眉,分手到肚脐,拱手到下颏」等规定。由南管戏中,可略窥一些傀儡动作,如「加令跳」。身段方面较特别的是,无论大、小梨园戏都没有武打戏,若需要武打,则以暗场或言语交代。

  南管戏使用泉州话演唱,唯有剧中出现特别脚色时,才可使用其他方言。其传统舞台道具不似京剧的「一桌二椅」,而仅能在舞台上摆放一张长凳,并覆以绣帔。

  唱腔方面,南管戏采用南曲唱腔,不分脚色,皆使用本嗓演唱。并将曲词的每一个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以拖长「字头」或「字腹」的方式,直到该字音乐进行至尾声,才将字尾音发出。此种唱法称为「分解字音」或「分析字音」。

  南管戏的後场,与目前南管音乐中所使用的乐器相似,除了上、下四管(拍、南琶、二弦、三弦、洞箫、叫锣、双音、响盏、四块),另加入品(横笛)、嗳子、南鼓等。其中,南琶有别於当前所见之琵琶,属於横抱式四弦(丝弦)琵琶;而南鼓又称「压脚鼓」,是一种用脚或轻或重的压鼓面,用以烘托气氛的重要乐器。

参考资料

    辛晚教《南管戏》,台北:汉光,1998。林鹤宜《-戏剧史》,台北:国立空中大学,2003。曾永义《-传统戏曲》,台北:东华书局,1997。吕锤宽《-传统音乐》,台北:东华书局,1996。薛宗明《-音乐辞典》,台北:-商务,2003。

下一篇:台北新舞社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台北市社教馆(城市舞台)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