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曲艺

曲艺

明清世俗之市民工艺与华丽之宫廷工艺乐器装饰艺术

分类: 曲艺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12-18

阅读 :461

  明清工艺由于与较大规模之商品生产和手工业直接相联,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之出现和发展,成为中国在工艺美术发展中的繁荣时期。其审美趣味受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其趣味倾向完全不同于这个时期绘画与文学的进步思潮(李泽厚,1994,《美的历程》,页260)。在民间工艺上淳朴自然、富于生活气息,在宫廷工艺上则繁琐堆砌,并带有一些传统统之意识观念。

  明代的工艺美术,包括织锦、棉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雕刻以及建筑装饰,都有均衡的发展。在造型及纹样都有很强的装饰性,呈现了美的对式化、程式化与图案化,其中最流行的一种装饰纹样为缠枝花,常见于陶瓷及织锦上。一般是以宝相花及牡丹花,以近于固定的格式,棬曲连环而成一种装饰纹样。原来运用于陶瓷工艺上的青花装饰,在各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宣德青花多用缠枝花、一束莲、牡丹、鹊梅、三友图等,其他时期有人物、草虫、云鹤、寿山福海、人物桉台以及晚期的各种写生花,而在明锦的图案花纹上,则包括了大量的云龙凤鹤(各种云纹及各种龙纹等)、花草鸟蠂、几何纹,吉祥器物等等,以团花、折枝、缠枝或几何形为图案组织,做为乐器的装饰图案。明代漆器工艺的螺钿,有作成平面和线浮雕的厚片螺钿,以及具有美丽光泽的博沌螺钿;加上简、厚、精,雅特色的家具工艺与各种雕刻工艺,也促成了乐器在视觉艺术上的美术。繁缛精巧的清代工艺美术,以绘画式的装饰为主导地位,在陶瓷的装饰纹样上,在康熙时期有雉鸡牡丹、冰纹梅花、龙凤、人物、锦地开光等等,雍正时期则以花鸟为主,多采用折枝花,在刺绣上,其题材则除了花鸟、山水、人物外,多为吉祥图案,表现出特色的主题与内涵,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而其中也包含了一些传统的意识观念(田自秉,《中国美术工史》,页385)。这种以吉祥图案为内容的装饰,李加宁认为,是「移情」的作用,即「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一起明代传世的火不思,在素色木质的背板上浮雕着缠枝纹,这装饰的缠枝纹又称为万寿藤,结构连线不断,具有生生不息的吉庆之意(李加宁,《中国古代乐器装艺术初探》,页4)。杨大钧收藏的明代螭虎龙纹琵琶,琴头为唐曲项琵琶遗制,全浮雕的背板,以「寿」字为中心,向上有双螭虎爪尾衔接,下部则是山峦与波涛,双螭虎龙前爪伸向「寿」字,有「二龙捧寿」之意,而其下的山峦海涛则代表了「寿山福海」,是吉祥之意。

  龙历来即代表一种权威或势力,汉唐以来,由于方士和尚的附会造作,龙的原始神性虽日减,却增加了新的神性。封王封侯,割据水府,称孤道寡,龙在古代社会制度上,因之占有一个特别的地位(《龙凤艺术》,1985,页26。元明清三代中,龙始终代表一种神性,又成为九五之尊之象征,在近千百年来帝制上层艺术中,丝绸锦绣袍服、瓷漆与嵌镶工艺、金银加工等精细造型艺术图案,龙的图案占有主要地位。杨大钧收藏之清代双清,通体髹黑漆,音箱面背板绘有金色双龙战珠花纹,另一清代黑漆云龙纹琵琶,也是通体黑漆,绘有红色云纹与二龙战珠花纹,还一件清件牙雕琵琶,其相、粉、霞手皆用象牙制作,轸雕刻二龙战珠花纹,背板也有凤凰战牡丹之图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收藏的竖箜篌,底座黑漆描金龙,立柱为罩金髹梅龙纹。北京天坛收藏的清代大鼓、鼓膑上也是绘制了栩栩如生的龙。清康熙五十二年铸有铜制镀金编钟,蛟龙盘绕形钮,钟体饰云纹和海水纹围绕龙纹,这十六件一组的编钟,两层悬挂在钟架上,以龙首成作为横梁两端之雕饰。而在乾隆五十五年,为跨耀国力富强,也以四百多公斤的黄金铸造十六件金编钟,蛟龙钮,钟体饰游龙战珠图案,龙身上下并衬有云纹。与龙结合而为上层统治权威象征,并为诗人与贵族统治者作为吉祥幸福象征的凤,也出现在乐器及乐悬的装饰上。这种无论是写意或写实的龙凤造型,呈现了自原始的图腾崇拜到帝王的王权象征与民间的吉祥喜庆,并且形成了乐器与环境牛的建筑与永具等的和谐与统一。

  综合以上各时期的装饰艺术,可见出每个时期呈现的风貌,史前的古朴雅犷,商周的威严神秘,战国的清新流畅,秦汉的简洁明快,隋唐的精美华丽,宋元的生动纯朴,明清的刚健典雅,图案的纹饰由简到繁,又由繁回到简的趋势。李加宁认为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中国古代乐器装饰艺术初探》,页5):具有时代特性,例如在彩陶时代出现了鱼形彩陶埙,在青铜时代则有曾侯乙编钟,楚国的漆器工艺就有了漆绘的琴瑟鼓,宋瓷时代则出现了彩釉的瓷腰鼓,在每个时代的特色工艺美术下,产生了相关的乐器,无论是材料,装饰手法,或是造型;工艺美术的特性同时作为强化乐器发音和演奏功能,虽然造型或装饰艺术的视觉特性可能与乐器发声的听觉特性相违,但是很多乐器在这两方面却反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商周虎纹特磬与鸱鸮纹石磬的〞声形兼备〞,或是钟磬的乐悬产生的「虚实相生」的作用等等,或是钟上的乳钉兼具造型与发音特性等等;与建筑及环境相协调,古代乐器有用大块面灿烂眩目的色彩装饰,主要是在弥补宫廷里音响与采光不足的情况​​,在视觉与听觉作的调整,因为这些乐器都是被这些达官贵族拿来在宫廷里享用的,而到了清代,反而变成了采光充足的环境,于是将乐器涂黑或保持本色调,以调和视觉效果。民国以后,乐器逐渐的步上了舞台,形成演奏者与欣赏者距离越来越大,视觉功能减弱,或者转列演奏者本身上,而听觉功能增加,这时的乐器以发声特性为主,在工业社会标准化规格化的原则下,乐器朝向了线条简洁与局部点缀的装饰风格了。

下一篇:二才子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九孔陶笛指法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