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曲艺

曲艺

宋非我

分类: 曲艺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8-22

阅读 :296

(1916年9月22日,台湾台北市社子~)台湾新剧演员,新剧运动推动者。本名宋献章,生於台北市社子,祖籍福建泉州同安。8岁入社子公学校,14岁入士林高等科受职业教育。毕业後任职大稻埕义顺株式会社,因地缘之便,时常到第一剧场(今太平国小对面)看戏。1933年(昭和8年)加入张维贤所领导的「民烽剧团」,投身台湾新剧运动。因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自取艺名「非我」,意为「非我之我」。1933年秋,民烽剧团在永乐座公演4天,剧码是《飞》(徐公美作,独幕)、《原始人的梦》(佐佐春雄作、张维贤编剧,9景)、《一弗》(达比特宾斯基(David Pinski)作、张维贤编剧,独幕)、《国民公敌》(易卜生作、张维贤译,5幕)。此次演出被认为是「台湾初次唯一的新剧公演」,备受文化界重视。初上舞台的宋非我,也被张维贤视为戏剧界难得的宝石。

1934年3月25-28日,为了推行新剧运动,日人中山侑与张维贤等组织的「台北剧团协会」,於西门町荣座主办为期4天的新剧祭;民烽剧团以台语演出拉约斯.美拉(Lajos Biro)的《新郎》(Bridegroom);宋非我在戏中足蹬三寸金莲,反串「瘦姑妈」一角,荣获新剧祭最佳演技奖。但新剧祭後,民烽剧团因「经济无着、演员不够、没有文艺部门人员、台湾缺乏戏剧作家」等主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转型为职业剧团,张维贤转赴上海发展,民烽剧团活动停止。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对台湾的文化控制更加严厉。在皇民化政策之下,台湾新剧藉着「皇民化剧团」的名义乘机抬头。此时期,宋非我先後参加星光新剧团和钟声剧团的全省巡回,演出《何必情死》、《火里莲花》、《金色夜叉》、《二人母》及《善者胜利》等剧。1940年,宋非我远赴日本,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Constantin Stanislavski)的表演体系,同时实地观摩筑地小剧场的左翼剧场,後因父丧返台,再度投入钟声新剧团的巡回公演。

1942年,皇民奉公会的外围团体「台湾演剧协会」成立,为管理剧团、乐团与剧本审查取缔的指导机关,直到1945年(民国34年)台湾光复前,宋非我不得不暂停舞台表演,策略性地把战场转到广播电台;通过音波的放送,迂回地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戏剧运动。

台湾光复後,宋非我任职於中国广播公司台湾电台,负责闽南语播音。随着战後台湾社会的经济破败,接收官员贪污、颟顸的作风,民怨四起,宋非我就以剧作家简国贤提供的日文脚本为基础,再组织材料,以《土地公漫游记》为名,利用放送剧的形式,燃响他在战後以戏剧批评时政的第一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後的新剧运动中,宋非我彷若张维贤的接班人一般,在张维贤缺席的战後台湾,扛起新剧运动的大旗,昂然前进。

中文关键字:新剧运动 , 民烽剧团 , 中国广播公司 , 《新郎》 , 《土地公漫游记》

延伸阅读

    蓝博洲。2006。《宋非我》。台北:文建会。

下一篇:基隆高砂剧场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奥瑞斯提亚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