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曲艺

曲艺

宜人京班

分类: 曲艺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8-24

阅读 :365

(1946年~196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台湾本土京班。前身为成立於1915年(大正4年)杨梅坜的内台戏班广东宜人园,全由桃园、新竹客籍人士组成,原唱广东二黄之广东戏,1920年代初期改习京戏而为本土京班,受延聘教师及当时剧坛喜好影响,以擅演《三国志》、《狸猫换太子》、《薛仁贵征东》等连台本戏为号召,并受观众欢迎;演出风格偏向海派京戏,强调真刀真枪开打、机关布景设置。随着中日战争爆发,禁止戏曲演出的「禁鼓乐」政策施行,广东宜人园於1940年(昭和15年)被迫解散。

1945年(民国34年)8月台湾脱离日本统治,广东宜人园旧伶合股整班成立宜人园,再度於全台各戏院巡演京剧。1946年7月,於台北市中山堂演出时,接受台湾行政长官公署长官陈仪建议,更名为宜人京班。

宜人京班延续战前台湾的海派京戏连台本戏、机关布景、联弹轮唱、炽热武打等风格传统,口白部分则因地制宜,舍正音而使用福佬话、客家话,诉求在地观众以增加竞争力,并培养了多批本土京剧人才,旧伶李荣兴、徐贤福、刘石树、孔金雀等,加上新伶李秋莲、李纯莲、李宝莲、徐仁光、范月凤等,以及搭班之外省京戏演员张庆楼、胡延林、李振银等,共同创造1948-1958年为期10年的演出荣景。

宜人京班为战後唯一长期在民间巡演的本土京班,同时与外省京班如顾剧团、正义京班等维持良好的竞争、交流关系。随着整体内台戏生态的变化及班主李荣兴的退股出班,宜人京班终於在1961年2月走入历史。

宜人京班加上广东宜人园近半世纪的本土京班演出历程,显示该班是观察京戏在台湾从移植到内化过程的最佳模型,是本土京班的历史见证与台湾京剧身分认同的说明,具有海派京戏在台的成功移植与适应、本地京戏人才及观众的培养等文化意义。

中文关键字:京戏 , 广东宜人园 , 宜人京班 , 本土京班 , 连台本戏

英文关键字Peking Opera , Guangdong Yiren Garden , Yiren Peking Opera Troupe , native Peking opera troupe , liantai benxi.

参考资料

    徐亚湘。2007。《客家剧艺留真:台湾的广东宜人园与宜人京班》。桃园:桃园县文化局。

下一篇:孙膑受难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布袋戏研究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