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就读南京求精中学的彭行才断然决定辍学,投效抗敌宣传队。队伍逆江西而上展开各式宣传,其中包含街头剧的演出,观众与演员打成一片,场面感人。受此影响,彭行才决定投身戏剧,隔年即考入设於重庆上清寺的国立戏剧学校。1941年8月应聘为教育部实验剧队编导,正式展开戏剧生涯。
1952年,首创游行剧《中华民族万岁》(与刘硕夫联合编剧),以音乐和舞蹈为主,动员演员2500余人,军方支援坦克6辆、大型卡车40余辆、大小国旗8000面,以管乐团80余人配合120人的舞蹈前进,队伍长达两公里,标榜「观众站着不动,剧情却能一目了然」,估计观众约10万名,可谓空前。1966年兼任中华话剧团团长,同年并获中国文艺奖章和最佳话剧编导奖(《郭子仪》,王静芝编剧)。现今多媒体与剧场结合的形式已然普遍,但在1973年,彭行才的史诗剧《石破天惊》(锺雷、张永祥、鲁稚子编剧),已经有将电影带入剧场互相融合的尝试,同时该剧又汇集老中青三代演员上百位於一堂,备受注目。後於1984年文建会总策划之下,该剧重新搬演,彭行才依旧担任执行导演,驻华使节团亦受外交部之邀亲临现场观赏,成绩甚佳。
彭行才对於菲律宾剧运亦卓有贡献。自1953年随国防部康乐总队赴菲演出其编导剧作《侨乡吟》起始,彭行才九度受菲律宾侨社邀请,前往导演、讲学、开设戏剧训练班,。由马尼拉艺术总队策划,73人制交响乐团现场伴奏(张贻泉先生作曲,此曲并获中山文艺奖殊荣)的《危楼》尤为轰动,座无虚席,每日皆有几百人不得其门而入,并有马尼拉时报赞誉为「中国当代杰出导演」。
彭行才导演的剧种非常多样,包含茶馆剧、游行剧、史诗剧、活报剧、歌剧及电视剧。崇尚「静默」与「遮场」的剧场导演美学,相信戏剧旨在表达人性,因此要从角色性格、教育程度、心理变化等刻划人物;认为舞台的运用及道具的善用,皆为导演必备技能。此外,彭行才对於喜剧亦有钻研, 举凡剧情、笑点的掌控、观众心理的理解、明快的手法、动静之间的协调等,皆是不可忽略的要点。
戏剧教学方面,彭行才曾先後於中国文化学院、政工干校、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台湾艺术学校担任教职。并於台湾艺术学校任职期间,创办「独幕剧展(即「台艺大实验剧展」前身)」,该校的毕业公演亦多半由其执导。1994年,正式退休,结束近40年的教学生涯,以及近60年的戏剧生涯。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