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1981年,彭雅玲创立方圆剧团,成为与小坞、笔记剧团同期之小剧场团体。如今可考之已发表作品为1986年的《搭线》、1988年的《摇.滚伊底帕斯王》、1992年《荒野之狼》、1993年《寻找美凤》,并於1993年正式结束。同年,彭雅玲受台南市文化基金会之邀,开始担任台南魅登峰剧团的创始导演,创立台湾第一个老人剧团。
由於彭雅玲锺情於「听老人家说故事」所获得的感动,延续魅登峰剧团的创立经验,1995年筹组创设「欢喜扮戏团」作为「老人口述历史剧团」,限年65岁以上老人参加。创作方向透过田野调查寻访台湾在地闽南、外省、客家族群的年长者,引导他们口述自身经历、参与舞台肢体训练後再演出。1997年在新庄亦成立「新庄扮戏团」协助新庄地区的老人探索自我的生命经验。
1996年5月,彭雅玲於德国海德斯罕文化中心(Kultur Fabrik, Hildesheim)习得岁月百宝箱之制作,将阿公阿妈的生命故事、老照片等装置在一个五十三立方公分,二次大战的手提箱内。除了展览、出版,更将故事编辑成演出素材。「欢喜扮戏团」在彭雅玲的带领下,自1995年起发表《台湾告白》系列作品:1995年《台湾告白(一)岁月流转50年》:透过台湾传统艺人黑猫云、吴天罗、李炳辉回顾台湾日据时代至今的岁月流变。1996年《台湾告白(二)黑狗兄黑猫姊游台湾》:以台湾走唱艺人吴天罗的生命故事为主轴,藉由他的走唱生涯带出台湾几十年的转变。1997年《台湾告白(三)台湾查埔人的故事》:透过吴文城、电影放映师蔡益山两位老男人演述自身记忆,呈现台湾男人的生命遭遇。1998年《台湾告白(四)如果你叫我》:此剧诉说外省族群的共同记忆--分离。以王秀清与母亲分离的故事为题,母亲在秀清三岁那年将他独自留在广东汕头,两人分离五十五年後再相见,母亲说,当时『如果你叫我』,秀清的命运就会完全不同。1999年《台湾告白(五)一老一少(童年启示录)》:彭雅玲与台北艺术大学四位年轻导演各自从剧团中选一位老人演出其童年发生的一件事,各搭配一位小孩演出。2000年《台湾告白(六)我们在这里》:由移居台北的客家族群演述他们离开客家庄的无奈心情与隐藏客家身分的缘由。2001年《台湾告白(七)母亲》:此出戏非以演员的生命故事为主。撷取「母亲」形象中极具共通性的片段,以闽南语发音,是欢喜扮戏团作品中唯一不是「演员演出自己故事」的创作。2002年《台湾告白(八)千姿百态画旦角》:以歌仔戏界资深老艺人谢月霞在舞台上扮演小生五十五年後,寻找自己性别认同过程的故事。2002年《盐巴与味素II》:由中老年人以真实生活经验口述夫妻生活总是在吵闹费力伤神中渡过,但却犹如盐巴与味素,让生活更有滋味。2002年《台湾告白(九)台北发的尾班车》:以五十岁到八十岁的老人们,透过口述回忆他们自民国四十至六十年间的男女情事,也为台湾过去的人文变迁做历史的见证与记录。2003年《台湾告白(十)春天来的时候》:第二出以客家族群为对象的口述历史剧,主要讨论客家族群语言传承与认同的困难。2004年开始尝试新的创作路线,发表现代歌仔戏《看不见的朋友》;2005年则发表了现代客家音乐剧《厨房的气味》,致力挖掘在台湾的福佬人、客家人、外省族群的生命故事。观众群中有七成是年轻人,另外三成则是原本很少走进现代剧场的年长观众,是彭雅玲率欢喜扮戏团努力开发出来的特有观众群。
参考资料
下一篇:宝藏岩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戏好不离生旦丑,声高必用ㄨ仩工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