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身为国内从事莎士比亚研究的翘楚,彭镜禧的学术论文、翻译专着,多与此相关,如:《细说莎士比亚:论文集》(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4)、《哈姆雷》[William Shakespeare, Hamlet](译注)(台北:联经出版社﹐2001。)、《发现莎士比亚:台湾莎学论述选集》(主编)(台北:猫头鹰出版社﹐2000, 2004(再版))等。本文截稿前仍在进行中的翻译、研究计划包括:《威尼斯商人译注》(国家科学研究会补助)、「莎剧中的独白」(国家科学研究会补助专题研究)、「莎剧中的饮食场景」(国家科学研究会补助专题研究)。
彭镜禧曾自述,对莎士比亚的兴趣,起於初中时看了一本莎剧精选文本,感觉震撼,名剧名言深深吸引对文字向来敏感的他,由此开启想一窥莎士比亚内里堂奥的念头,进而投入莎士比亚的笔下世界。甚至在升大三的暑假,至陆军学校接受大学役男的步兵训练时,由於体能上不断挑战极限,精神上却极度空虚,因此,总会随身携带袖珍本的莎士比亚诗集,利用喘息时间阅读,便觉得心情愉快。
就读於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期间,他修习60年代少数留美学者颜元叔教授的「英美文学」,影响颇深。颜元叔带进当时美国文学研究界风行的新批评文学(New Criticism) 的概念-不去探究其他外在因素,而以文学作品本身为主要分析对象-授课时,也以较新的导读方式讲解英美文学,教材上尽量选择现代诗。彭镜禧自此开启对西洋诗的兴趣,更与妻子夏燕生合作,译注出版《好诗大家读》(1989)与《给要离家的女儿︰林妲?派斯坦诗选》[To a Daughter Leaving Home and other poems by Linda Pastan](2002)。
由於彭镜禧是国内研究莎剧属一属二的学者,台大戏剧系成立之初,便邀请当时担任文学院院长的他兼任戏剧系系主任一职(2001-03)。拥有丰厚学术经历的他,也颇具教学经验与实力,曾获教育部最优教学奖(1993)与国立台湾大学教学杰出奖(2001)。在戏剧系活泼的实作教学中,他也同时督促学生,要求以更深刻的理论基础和语文能力。
其他戏剧相关重要翻译、学术着作包括:《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与郑芳雄合译,郑芳雄注释。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5)、《布雷希特戏剧选集》(台北︰惊声出版社﹐1973。)、《杜思妥也夫斯基》(台北︰志文出版社﹐1971。)、《终局》(台北︰惊声出版社﹐1970。)等,也於2002-05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会补助的戏剧/剧场史研讨会召集人。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