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中日战争初期,许多舞台、电影明星从上海到了大後方,张英因此在成都接触到更多正式的话剧演出。1939年,他考入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为了培养军中演剧干部的「教导剧团」,在左倾剧作家洪深的带领下,剧团集体创作出的《包得行》,由张英担任男主角,在重庆、成都演了一百八十多场,颇收欢迎;结训时,张英以发国难财为题材所编创的《吉屋招租》一剧,获得洪深的肯定。之後,他分发到军中演戏,军职节节高升,曾任中央军校「血花剧社」社长。
对日抗战胜利後,张英到上海认识了国泰影业厂长徐欣夫,期间曾为十几家报纸撰写影评。後来,他随电影公司撤退器材到台湾拍摄《阿里山风云》,两岸局势丕变,他遂留在台湾发展。
张英曾任教育部青年服务团主任教官和社会教育司科长,负责拟定戏剧演出计画,曾在总统府前的三军球场,以圆形剧场的概念演出《中华魂》,动员众多剧团分段担纲,由朗诵诗、合唱团、灯光来串场,从黄帝战蚩尤、孔子、勾践复国一直演到台湾的三七五减租。在反共抗俄的时代氛围下,他还导演过从李曼瑰的作品《光武中兴》改编的《汉宫春秋》。
张英是战後初期台湾舞台剧发展的重要人物,他以导演古装剧为主,直到後来电影兴起、转往电影发展为止,共担任一百多出话剧的导演。当时,张英也是重要的导演教师,大专院校话剧团、亚洲训练班、地方戏剧训练班,都常邀请他去任教。
张英成立电影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台语片《小情人逃亡》,获得第一届台语片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童星奖,也曾担任中影公司制作部经理、舞台戏剧协会理事长。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