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明末的《墨憨斋定本传奇》中,将原以「贴」扮老年妇女改为「老旦」,亦吸收了元杂剧之分行法。其他角色行当基本同於崑剧初创时期。清康熙时,崑剧角色行当还基本保持了「江湖十二角色」的体制。
乾隆年间,李斗《扬州画舫录》中有「江湖十二角色」之说:「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谓之女脚色; 打诨一人, 谓之杂。 此江湖十二脚色。」参照同书其他记载,可知正生即小生;小旦即闺门旦;贴旦谓之风月旦,亦称为旦,与近代戏曲中的花旦相近,兼跳打者称武小旦;大面中又有红面、黑面与白面之分;二面即副净,简称副或付,为丑的一支,是介乎丑、净之间的角色。後来在南方崑剧中演变为以小生和旦角为主要角色,因之这两门分得更为细致。小生行下分:大官生、小官生、巾生、鞋皮生(穷生)和雉尾生五类。旦行则下分:老旦、正旦、作旦(能扮演男孩子)、四旦(刺杀旦)、五旦(闺门旦)和六旦(贴旦)六类。但各个崑剧支派有各自的门类。
嘉、道间,崑剧角色行当,将原有的「江湖十二角色」,与後来出现更细的分工相结合,在「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之下,又细分二十小行,称作「二十个家门」。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