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曲艺

曲艺

泉郡锦上花

分类: 曲艺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10-17

阅读 :365

成立於1923年,其前身为知名的七子戏班「香山小锦云」,班主是台中后里人王包,戏先生为班主王包本人及其胞弟王万福。该班行艺演出时,多以白话戏、白字戏为号召,「因唱念俱属白话。故男妇老幼听之尽解」,并请福州布景师设计立体华丽之机关布景,如该班演《火烧百花台》一剧,便以几近写实之火景最为脍炙人口,而全班男女演员人数最多时曾高达九十余人。

  1923年9月,「白字戏」锦上花班已在台北「新舞台」演出《雌雄玉盃记》、《三宝记》、《邱君备斩子》、《云外飘香百花台》等戏出。同年11月,在艋舺戏园开演《四幅锦裙》等戏。隔年5、6月则来到永乐座演出《三美图》、《金魁星》等戏。此外,台南大舞台、新竹新声馆、嘉义南座、屏东屏东座等地,都可见其演出踪影。

  该班於全台各戏院巡演的九甲戏剧目计有《为酒误事》、《剪罗衣》、《安邦定国》、《金瓜生》、《血书牙痕记》、《狸猫换太子》、《一门三孝》、《李旦归天》、《一文钱》、《二八佳人》、《乾坤宝镜》、《白虎堂》、《陈三五娘》、《山伯英台》、《崔子刺齐王》、《三生结义》、《鸳鸯宝镜》、《丹桂图》、《三娇美人图》、《火烧百花台》、《包公审郭槐》、《秋胡戏妻》、《秦香莲与陈世美》、《玉盃记》、《八妻档》等戏出。

  1943年,该班解散。

参考资料

    徐亚湘〈日治时期台湾内台戏班考〉,《华冈艺术学报》,第6期,2002。 徐亚湘主编《日治时期台湾报刊戏曲资料检索光碟》,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2004。 苏玲瑶《堑城南音旧事》,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9。

下一篇:乌盆(螃蟹记)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净台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