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林景渊1944年生,是今台南市下营区人。他自台中师范学校毕业後,曾有留日六年 (1973-1979) 经验:-早稻田大学学士、-国立筑波大学硕士;返台後,长期任教於中兴大学。
虽然早在台日正式断交(197年9月20日)的大震撼後,林景渊就开始重新反省过去的中日关系,却仍直到从-广泛传播新的-流行青少年文化现象、以及看到1979年时美国社会学者傅高义教授出版的巨着《-第一》并风行-各地的狂热趋势之後,才得到极为深刻难忘的个人经验及内在感触。
於是,不同於他的前辈学者陈水逢或梁容若(1904-1997)等那样,只就中日的文化比较来谈,而他是先结合中日的文化比较和商业武士道的各类出版资讯蒐集,并试图重组新体系的呈现模式,然後在1989年首先出版《武士道与中国文化:中日文化谭片》一书,被列为台北市?锦冠出版社?【经典丛书】的第一种。
此本林景渊的小书内容,虽仍只类似综合他过去的读书笔记和书面报告而成,但材料很新、写法活泼,文笔又浅白流畅,所以非常适合社会大众阅读的程度和需求。其全书中,第一章是〈浅论「同文同种」〉、第二章是〈谈-的-性〉、第三章是〈-文化的表象与内涵〉、第四章是〈武士道与中国文化〉、第五章是〈-和化过程之考察:吸收汉字的前因後果〉;另有附录的两篇,则是〈阳明学说与日韩转型期时到代〉、〈日韩文化与企业发展〉。
可以看出,-武士道的精神文化,此时还不是其全书的主要内容,而是作为理解-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参考资料,然後才能过渡到现代-武士道精神文化在-企业经营上的重大助益和两者精神文化的密切关联性。
因而,这无疑是,一本针对美国社会学者傅高义教授出版其巨着《-第一》并风行-各地之後的「中国(-)观点」的「说明书」。因此,其书出版後,非常畅销,不久已有第二版出现。
1990年时,他的同类型新书《武士道与-传统精神——-武士道之研究》,改由发行量较大的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於当年8月正式出版发行。
此次,林景渊在其书〈序论〉中,又再综合并扩大其对中国和-两地近代学者关中日武士道的各种见解,如新渡户稻造、奈良本辰也、梁启超、顾颉刚、戴季陶、余又荪、刘泽华、洪炎秋、龚鹏程、山本七平等人的不同定义和观察。但其重点,基本上仍是在呈现中日武士道的差异和-武士道的特色及优点。
因此,他虽是两岸学者中,首次引述-山本七平的《-资本主义的 精神》和森岛通夫在《-为何成功?》对-武士道与商人道的差异和互动观察的说明。但,他主要仍是在回应当时-社会所瞩目的,美国学者傅高义在其《-第一》一书所指出的:-的今日的成功是与-「特殊组织架构、政策纲领、以及有意识的计划」有最大关连。
然而,由於他在其全书的主体部分,确很能有系统地取材-相关的武士道着述内容,再加以改编写成类似一本图文并茂的-武士道的导览手册,并能广引清末和-初期的中国学者,如:黄遵宪、刘大杰、罗牧、戴季陶等人的过去评论,证明-武士道的「实践性」远胜中国。故全书在1990年才刊行初版,1993年时第二-也已正式出版,可见此书依然相当受欢迎。
甚至在对岸-的学界,林景渊这本肯定传统-武士道的书,同样也获得高度的共鸣。例如当代-研究-史的资深学者万峰,就撰写长篇书评在专业的历史期刊发表和赞扬。不过,从书评的内容来判断,林景渊书关於武士道资料的完整性和相关说明的新鲜度,才是其被肯定的主要部份。所以,-学界在参考了此书资料的线索之後,短期内就超越了此书的论述内容。
其後,-前总统写《『武士道』解题——做人的根本》(前卫,2004)和简晓花博士写《新渡户稻造研究——『武士道』及其之後》(南天,2006)这两者的参考书目,也不将其列入。因此,林景渊的过渡性角色,事实上,很快就失去重要性。
中文关键字:林景渊 , 武士道文化 , 过度性角色
英文关键字Lin Jingyuan , Bus-ido Culture , Transitional role
参考资料
下一篇:新潮世界推理书系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人造生命”的诞生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