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投资理财 > 职业设计

职业设计

-设计总论

分类: 职业设计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12-09

阅读 :566

在当前「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兴起的时刻,政府、学者与企业纷纷指出「设计」(Design)将成为带动-下一波经济发展的显学,一时之间「设计」成为媒体大幅报导的热门话题;其中跟「美术」(Fine Arts)最有密切关系者即属「平面设计」(Grap-ic Design),主要乃是因为两个学门领域、养成教育、表现技法与呈现方式几乎大同小异,「美术」与「设计」两者可以说是有如孪生兄弟般的亲近,甚至於还出现-所特有的「美术设计」专有名词,但是「设计」是否具有「美术」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却是长久以来值得商榷的课题。因为就-公部门所举办的美展,如「全省美展」、「全国美展」的竞赛与展览项目都设有「设计类」,由此可见其被归类在「文化艺术」领域早已成为事实。

视觉设计的美学价值

长久以来,-艺术界对於「设计」普遍存在歧视与矮化的偏见,一般人总认为「设计」是借用视觉艺术的应用表现,由於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表现,其中充满了商业铜臭味,而将之贬低为雕虫小技而难登大雅之堂,因此设计家甚少被罗列在美术类的行列,国内美术馆也甚少举办视觉设计类的相关展览,更遑论设计作品能被蒐录典藏。因此,如何建立-设计的文化价值与设计师的社会地位,自然成为-设计界长久以来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反观欧美日等先进国家的美术馆或博物馆早已将「设计」列为重要的馆藏作品,因为这种反映时代精神与社会面貌的「世纪容颜」(Look of Century),可以具体观察当时的生活型态、消费行为与价值取向,从中观测出艺术与生活互动的风向,并且藉此省思艺术活动的发展脉络。若回溯历史发展的轨迹,今日优秀的设计产物可以预期将成为明日的历史文物,当代的设计风貌也会成为未来的历史风格。因此,探讨-设计的历史意义与存在价值,若能聚焦关注过去-社会发展的脉动,从中整理不同阶段的生活美学与价值取向,藉以梳理出属於-特有的视觉文化,那麽-设计的美学价值就会自然成形,相对地-设计师的社会地位才会个性鲜明并且具有尊严地呈现出来;而原本被艺术主流所忽略的设计价值,以及多元文化之下实用艺术的社会意义,才能找到应有的历史定位。

视觉设计的名称演变

多年以来,「设计」在-有着不同的称谓与多样的演变,或许可以从中窥见-设计的功能与内涵之差异,以及其背後不同的价值意义。我们可以分别从1950-1960年代的「图案」(Pattern),1960-1970年代的「美工」(Industrial Arts)、「应用美术」(Applied Art)、「美术设计」(Art Design),1970-1980年代的「商业设计」(Commercial Design)、「平面设计」(Grap-ic Design)等不同称谓,以至於1980-1990年代以後-各个设计院校系所通用的「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约略解读-湾设计界对於不同名称的意涵,以及各自所展现出的主体意识与艺术价值,并有不同侧重的发展面向。

「平面设计」(Grap-ic Design)是由美国书籍与字体设计家威廉?艾迪生?德威金斯(William Addison Dwiggins,1880-1956)於1922年所创造提出的新词:「平面设计师」(Grap-ic Designer)而来,这是特指结合字体编排、插图、照片与印-,用以达成资讯解说功能之专业者。就当年传播工具与社会环境而言,主要是指针对平面印-媒体的视觉设计表现,这个新词在当年设计界并未被广泛采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才被推广开来。

国际设计界率先使用「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专有名词,并且将之实际应用发展出具体的成就,首推德国乌尔姆造形艺术学院(Ulm Hoc-c-ule fur Gestaltung),由创立该校的副校长奥托?艾歇(Otl Aic-er,1922-1991)在1957年设立了「视觉传达系」(Visual Communication),1958年改为「视觉设计系」(Visual Design),其目的是为了因应现代大众传播领域中有关视觉造型的传递解说功能,希望培养具有整合字体编排、图形设计、摄影与展示技法,并且加上电影与电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这种因应时代潮流的设计教育理念,在奥托?艾歇参与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视觉形象规画,从标志、运动项目、指示符号、色彩计画、海报等整体设计,将「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具体而微的呈现出来。

反观国内设计教育,从「平面设计」转换为「视觉传达设计」,以1990年大叶大学成立「视觉传达设计系」,与同年国立云林科技大学也将原有行之有年的「商业设计系」更名「视觉传达设计系」是为滥觞;之後-各个设计科系纷纷从原有「美工」、「应用美术」、「美术设计」、「商业设计」、「平面设计」等不同观点的发展方向,推进至结合数位媒体与新兴传播工具的「视觉传达设计」崭新领域。因此,当「视觉设计」成为崭新的专有名称,象徵它已经跨越「纯粹与应用」、「美术与设计」、「商业与文化」、「平面与立体」的分野与界限,形成统整美术、功能、媒体、工具与空间次元的设计概念,进而呈现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精神内涵,-设计的发展也跟着国际潮流与传播工具而走入历史的新页。

视觉设计的历史轨迹

回顾-视觉设计的历史轨迹,从不同阶段-设计团体与协会组织的成立与发展过程,可以感受前辈设计家对於-设计扎根、播种、推广的用心;另外从中得以发现在不同发展阶段与应用设计领域,各有许多值得肯定与纪录的设计家,为-的视觉设计共同建构出美丽的光谱。

有关-视觉设计集体活动或组织社团协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62年由王超光、杨英风、萧松根、简锡圭、郭万春、江泰馨等设计师,结合当年国华广告、-广告、东方广告公司成立「中国美术设计协会」(今中华-美术设计协会),为-美术设计奠定社团发展的基础;该协会不仅成立最早,早期更有台中、台南、高雄等地分会,历经王超光、杨景天、陈振丰、邓有立、杨夏蕙、谢义枪、陈志成、张文宗、林春结、王士朝、何清辉、杨宗魁等历届理事长的推动,「中华-美术设计协会」成为-最大规模且具代表性的设计社团;该协会分别於1991、1993、1994、1996、1999年举办「GRACOM台北国际专业设计摄影暨印-展」,推广设计专业的社会价值,并且积极引进国际专业设计新知;尤其是1995、1997、2000年经由当时协会主要成员杨夏蕙、王士朝、何清辉、杨宗魁、夏书勳、林磐耸等人精心擘画,先後三次假台北市中正艺廊举办展期长达一个多月的「台北国际视觉设计展」,历届展出内容计有「中华-视觉设计展」、「亚洲包中设计交流展」、「华人设计名家百人展」、「台北国际海报节」、「法国国际海报沙龙展」、「-印象海报精选展」等规模盛大的设计专业展览,吸引-设计界争相观赏,并将-视觉设计推到高峰;另外2003年举办「-设计公听会」、2005年举办「-视觉设计高峰会」都是结合产官学界汇聚一堂,深具历史意义的大型活动。

1962年省立师范学院美术系(今-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的高山岚、沈铠、林一峰、张国雄、叶英晋、黄成、简锡圭等七人以共同的主题:「-的观光」在台北市艺林画廊举办「黑白展」,1963年以「鸟」为主题在海云阁画廊举办第二次创作展,首开-设计界自主意识的创作展览之滥觞;这批早期-培育的年轻艺术家因应-社会的发展,分别投入在广告公司、美国新闻处、观光局等不同机构的广告宣传部门任职,将在校所学的艺术美感与创意表现应用在商业推广与政令宣传之上,可谓是-「美术」与「设计」过渡发展的缩影,也预告设计师在-社会发展所具有独立价值的年代之来临。

1971年由国立艺专美工科(今-艺术大学)毕业的陈翰平、霍鹏程、杨国台、吴进生、谢义枪5位年轻设计师在台北市精工画廊举办「变形虫设计展」,隔年再次举办「变形虫观念展」;之後陆续有国立艺专美工科校友王行恭、蔡-、吴昌辉、霍荣龄、阙秀格、余立人、翁耀堂、刘朝森、陈进丁等设计师的加入,1974年经由施翠峰教授介绍,与韩国现代设计实验作家会密切交流,陆续举办「中韩心象艺术展」(1974)、「中韩趣味设计展」(1979)、「中韩俗语表现展」(1981)、「亚洲设计名家邀请暨变形虫年画展」(1982)等,其中连续多年举办了「中韩Grap-ic交流展」;「变形虫设计协会」是-首度以专业设计师为主体的设计协会,在王行恭、霍鹏程、吴昌辉、谢义枪、杨国台等历任会长主持会务下,除了持续举办会员年度创作展览之外,并且多次进行韩国、-、-的国际设计交流,对於推动-设计的发展确实功不可没。

1981年由凌明声、廖哲夫、胡-、苏宗雄、王行恭、霍荣龄、张正成、黄金德、陈伟彬、陈耀程、王明嘉、刘开等17位-资深专业设计师成立了「台北设计家联谊会」,由苏宗雄担任首届会长,假台北市「春之画廊」举办会员设计作品展;1982年该会接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的委托,企画制作并出版了《文化海报规划报告书》,同时举办「文化海报大展暨台北设计家联谊会年展」;1983年配合-省政府「绿化年」活动,举办「自然美?绿化年」海报展等。「台北设计家联谊会」是历年来-设计界会员素质最整齐的菁英团体,大家有感於国际先进国家的「ADC:Art Director Club艺术指导俱乐部」影响国家与社会的设计发展极为深远,每个城市ADC的表现可说是该国设计水准的表徵,因此特别在台北成立相应的专业设计团体,希望大力提升-设计界的视野与素质;只可惜该会在举办三届活动後会务即告停止,虽然这个优秀的团体如同绚烂的烟火,光芒四射的火花匆匆掠过,但却燃起-设计界後辈更加旺盛的企图心。

视觉设计的现代风貌

1980年代中期--社会蓬勃发达,政府机构推动民营化政策,另外为了因应-国际企业进入-市场的竞争,公民营企业对於设计服务的需求大幅提升,促使同行专业设计的集聚力量与组织结构隐约成型;因此进入1990年代後,许多专业视觉设计同好纷纷成立新的设计协会,可谓是-设计界百花齐放的年代。其中如因应-企业形象与品牌发展的需要,由赖东明、石滋宜、张百清、高英武、林磐耸、陈木村等人成立了「中华-企业形象发展协会」,主要以企业形象策略规画与设计推广为主;1992年以程湘如、简正宗、王炳南为创始会员,成立了「中华平面设计协会」,希望建立设计制度的共识与业界的公信力,共同促进-设计观念与品质的提升,为发展-的设计文化而努力;「-包装设计协会」则由郑志浩、许富尧、李淑君等人倡导成立,并且多次与-、韩国、中国、-等地包装设计师举办「亚洲包装设计展及研讨会」,为提升-包装与品牌设计的能量投入甚多,对於促进-商品流通与提升品牌价值的贡献良多。

另外,有关-区域性设计社团的设计发展,则有杨夏蕙组织中部地区设计师陈清文、林彩霖、蔡建国、涂以仁等人筹组了「-形象策略联盟」,在推动地方产业与政府机构形象的规画设计上卓然有成,并且用心经营设计在地化的扎根;「高雄市广告创意协会」於1990年代初成立,在吴维仁、詹金瀚、李三元、林宏泽、买辉郎、林水旺、林国庆、吴昇鸿、黄添贵等历任理事长用心经营下,不仅大力促成南部设计水准的提升,展现健康活力又属於「南方观点」的设计力量。多年来更成功的举办「-创意之星」、「-设计双年展」等全国性的设计竞赛;近年来更配合城市行销,举办「My City」、「友善的城市」全国性的海报展览。

1991年-师大美术系设计组毕业校友丘永福、高思圣、叶国松、游明龙及林磐耸五人创立了「Taiwan I-ge/-印象海报设计联谊会」(今-海报设计协会)坚持推动建立-设计家的主体意识;该会创立宗旨:「热爱-、重视传统、关心设计」言简意赅地揭櫫自我觉醒的观点与设计主张,会员涵盖-不同年代、社团协会、学校与海外地区的设计人士,尤其是陆续加入王士朝、何清辉、柯鸿图、程湘如、杨宗魁、王行恭、苏宗雄、林宏泽等资深设计家後,建构起-设计能量最为旺盛的团体;该会除了每年持续举办年度主题展览,并在-北中南各地巡回展览推广,从1993年开始获邀至中国-、上海、杭州、武汉等地举办展览及交流活动,建立起-设计的正面形象,并且发挥引领中国-设计发展的作用,此可由近年来中国-不同城市也都沿用「Taiwan I-ge/-印象」的策略模式,争相举办「○○印象」城市海报展览或竞赛窥见一斑。

-海报设计协会曾经策画「97台北国际海报节」、「发现亚洲国际海报邀请展」、「向海报设计大师致敬?福田繁雄在-」、「向罗特列克致敬」、「绿与生命?永井一正在-」、「2005-际海报奖」等国际设计展览,明确提-湾在国际设计发展的观点与主张;其中「2003年国际汉字海报邀请展」的举办,获得2004年-平凡社出版「现代设计事典」以「汉字与设计?东亚平面设计表现」做为特集加以详加介绍;另外配合2005爱知万国博览会的「亚洲环境海报展」也邀请该会会员20人提供作品参展。「-海报设计协会」是近年来-平面设计类社团积极参与国际设计竞赛、策画展览并引进国际设计名家、持续进行海峡两岸四地与国际设计交流的设计团体,可谓是默默地促进-设计运动的推手。

2002年「国际平面设计社团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Grap-ic Design Associations,简称ICOGRADA)来台举办「亚洲区域会议」(ICOGRADA Regional Meeting),这是-平面设计社团「中华-美术设计协会」、「中华平面设计协会」、「-海报设计协会」以及「外贸协会设计推广中心」加入「国际平面设计社团协会」会员之後,争取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平面设计组织来台举办区域-流活动,当时共有来自15个国家的设计代表来台交流,同时在台北举办了「国际平面设计社团协会亚洲区域会议」、「品牌形象设计论坛」、「发现亚洲国际海报邀请展」等活动。

2002年由高雄市广告创意协会结合-视觉设计相关协会,联合举办了首届的「-设计双年展」,并且依照国际规范邀请国际专家参与评审作业;同时高雄东方技术学院配合「国际平面设计社团协会」的到来,结合-十多个设计院校系所成功地举办了「国际华文设计研讨会」、「国际华文设计学生研习营」,之後陆续邀请石汉瑞(Henry Stainer)、福田繁雄、靳埭强、赵英济、浅叶克己等国际大师来台讲座与研习,奠定-视觉设计教育与国际设计发展的基础,以及学术与实务合作的模式;另外,同年陈俊良以「久违了,东风」荣获法国国际海报沙龙萨维纳大奖、陈永基的「三眼:亚洲海报三国志」荣获2002捷克布鲁诺平面设计双年展市长奖,两个奖项象徵-设计家在国际发光发热,更为-在国际平面设计舞台找到了位置;因此,2002年可说是-视觉设计迈向国际的关键年代。

视觉设计的专业肯定

综观-视觉设计发展,可以发现几个极为有趣的现象:一是-设计社团的成立约略以十年为一个循环周期,带动一波一波新的观念主张与设计运动,自然而然就形成一棒接着一棒的-设计接力赛,虽说观诸自然生态循环,总是脱离不了「一代新人换旧人」的现实,但是难能可贵的是-新旧设计协会与设计名家薪火传承的运作尚称圆满顺畅。二是小小的-同时并存许多不同专业领域甚或是同质性的设计社团,但是各个视觉设计相关协会却能和谐共生,甚至跨界相挺共同为促进-设计的全面发展而携手并进,但是这同时也是国际设计友人所关心的重点──为何不集中资源,发展出具有整合性的共同组织?三是担任-设计社团的负责人,如变形虫设计协会的王行恭、台北设计家联谊会的苏宗雄、中华-美术设计协会的何清辉、中华平面设计协会的程湘如、-海报设计协会的柯鸿图等人,由於各自除了具有专业的设计实务经验之外,并且曾在不同的设计团体担任要职投注心力,其服务贡献的长度或广度也比较他人更为投入,这种「知行合一」的人格特质,相对地出现了更多优秀的作品。

配合「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画」下之「文化创意产业」,经济部商业司针对设计产业相关推动拟定「提升商业设计计画」,并在人才培育、设计辅导、宣导推广规画了不同的策略方向;其中为了表扬推动创意、设计结合商业发展有具体成效贡献之事蹟,做为-提昇商业设计之标竿与表率,特别於2004年首度甄选商业设计杰出人士:郑源锦、王士朝、程湘如、林磐耸,以及广告创意杰出人士孙大伟、王念慈、何清辉; 2005年甄选商业设计杰出人士:杨宗魁、柯鸿图、陈俊良、林俊良,以及广告创意杰出典范赖东明; 2006年甄选商业设计杰出人士:王行恭、游明龙、黄添贵; 2007年甄选商业设计杰出人士:刘开、李明道、涂以仁;经由本次计画,政府部门总算给予-设计家应有的肯定与尊严,更藉此建立起设计家的社会地位,政府已经把设计的价值从商业效益的基本能力提升到尊重人格本质的深层意义,至此-设计可谓是从「商业与物化」转为「艺术与文化」的崭新视野。

视觉设计的版图

如同-在国际的-情势一样,-视觉设计在全球设计的能见度颇为低沉;虽然有了少数的设计家在国际竞赛荣获佳绩、受邀参与国际设计会议发表演讲,或是担任国际设计竞赛评审,但是就一个完整成熟的设计产业而言,还有许多改善的空间去建构一个正向循环发展的优质环境。尤其是面对数位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工具技法与传播沟通的介面形成颠覆性的改变,加上面对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市场的崛起,-的视觉设计是否在此转型的时机找到自己面对未来竞争的利基?

就设计产业「服务供需」的面向而言,面对数位时代的来临,-的资讯产品在全球经济发展与产业分工扮演关键性的角色,尤其是在硬体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具有领先全球的主导地位,也因此产生许多国际品牌代工生产的大型厂商,并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就设计产业的整体供应链而言,以生产制造的代工厂商比较不如拥有自有品牌的企业需要视觉设计服务,因此就-产业与设计服务的资源互动机制而言,较难产生在全球设计舞台的国际级大师;反观-尼康(NIKON)与龟仓雄策、美国IBM与保罗?任德(Paul Rand)、德国百灵(BRAUN)与奥托?艾歇(Otl Aic-er)等优秀的案例,都是设计名家与国际知名品牌长期合作而相互促进成长的结果,或许正可以提供-企业在发展自我品牌时可以参考。尤其是-资讯产业从过去扮演委托生产制造的角色转型的过程之中,一些具有先见之明的企业与品牌如acer、BenQ、Asus等,纷纷都在国际市场开创自己的品牌形象,正是提供-本土设计家携手并进、共创未来的大好机会。

再就设计产业「文化主张」面向而言,过去-视觉设计的专业学习、技术能力、产业发展都是遵循西方设计的历史内容 、价值评估、作业模式等定义标准所获得的知识概念,也就是说过去-设计是西方强势设计主张之下的「跟随者」角色,所有的设计成果都是在此规范之下去评价演绎;但是面对全球化经济发展与多样性的多元文化观点,再加上中国市场的新兴崛起,国际企业与商品面对市场行销的消费对象,必须充分考量消费者特殊的生活文化与图像符码的意义,而无法将原本既有的视觉设计或广告语词原封不动的移植过来,因此必须针对特定的对象量身打造。这个市场机遇正好提供了-扮演「定义标准」与「文化主张」的可能性,或许是-从另类观点去建构一份设计版图的机遇。

面对全球设计产业发展与相互激烈竞争之下,-如何在国际设计版图去扩张地盘,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中文关键字:平面设计 , 设计协会 , 设计运动 , 视觉传达设计

英文关键字ICOGRADA , JAGDA

参考资料 林品章。2003。《-近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变迁:-本土设计史研究-5-1990之共进会、展览会、博览会以及设计相关活动》。台北:全华科技图书。林磐耸。2006。《-艺术经典大系:视觉设计卷》。台北:艺术家。 赖建都。2002。《-设计教育-与演进》。台北:龙溪图书。 T-ornton, Ric-ard S. 1991. Japan Grap-ic Design. London: Laurence King Ltd.

下一篇:国家文艺奖建筑类奖项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远东建筑奖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