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究竟是如历史书中所描述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还是如《建党伟业》中所描述的“报纸可以私人控股,新闻可以批评政府,大学可以学术独立,学生可以上街示威,群众可以秘密结社,警察不能随便抓人”?
7 个答案答案 1:
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问题,一般可以从北洋政府的历史著作中得到十分详细的答案。在这里,我不重复教科书的内容。所谓“新知”,有一种解释,就是“新的知识点”。我提供给你几个新的知识点,具有典型意义的,也许是你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以点带面。首先,我所说的“民生”,指中下层城市和农村民众的生存、生活的基本形态,特别突出这些中下层民众的发展权、发展机会和权益保护。下面几个例子,是围绕这个“民生”定义而展开的。
北洋政府时代的四个转变有一种说法,认为北洋政府时代是近代历史中最黑暗、最野蛮、最血腥的大动乱时代,我要说,这个说法的片面性很大。实事求是地说,北洋政府时代的中国,有五个鲜明的“历史转变”,这五个转变,虽然还仅仅是刚刚开始,但还是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民生大计。1.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村小生产,向半手工化、半机器化的近代化社会转变;2.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近代商品经济转变;3.从君主专制-,向-共和-转变;4.从封建世袭、宗法关系,向政党-、名义上的“自由”、“法制”、“平等”转变。5.从“儒家治国”的核心价值观,向科学、-、-的主流价值观转变。
例子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行农村-直选民生,归根到底是民生发展权的-诉求,只有得到相应的-保障,这是民生的起点。大总统徐世昌于1919年9月7日公布了《县自治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全国各县设议会和县参事会。1921年7月3日,北洋政府公布了《县自治法施行细则》《县议会议员选举规则》以及《市自治制》《乡自治制》等法律,在县、市、乡、镇、村,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农村直选,老百姓第一次有了选举权,通过自己的实践,直选自己的县知事、市长、乡长、镇长、村长。-的南京政府存在时间短,没能展开农村的直选工作。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北洋政府启动了这次中国历史第一次农村-直选的实践,虽然,和成熟的资本主义地方自治、民选机构和普选制度,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万事开头难,真正启动农村-直选进程的,还是北洋政府。
例子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保护民间的知识产权1912年12月5日,北洋政府-部颁布实行《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彻底废除了晚清的官商“专利垄断”特权,对民间发明、改良工艺制造,予以专利奖励,使其享有“专利权”,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晚清时期,虽有很多仁人志士提出过保护知识产权的建议,但均未能付诸实践。北洋政府在国家层面上,第一次推动了这个实践。
例子3:鼓励私人投资,掀起民间创业热潮1914年1月14日,北洋政府颁布了《公司保息条例》,对私人新办的工业企业实行优惠的保息政策,《条例》规定“呈请保息者,以本国人民依本国法律新成立之公司为限”,“凡新成立之公司,自开机制造之日起,继续三年为保息期间”,应该说,这个条例,就是国家激励投资和创业的法律,有力消除了投资创业者的顾虑,在当时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掀起了民间创业办厂的热潮。不仅如此,北洋政府陆续颁布了《公司条例》、《商业通例》、《公司条例施行细则》《商业通例施行细则》《公司注册法规》《商业注册法规及施行细则》等一系列商业法律法规,为民间投资创业提供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保障。值得一提的是,《注册手续》规定:“自当事人禀请之日起,须于三日内,将注册之事办理完竣”,在这个细节上,体现了政府对民间投资创业的支持,也体现了北洋政府的高效率。
例子4:发布天气预报,防灾减灾1912年农林部在-,筹设观测所,1914年农商部制定了观测所官制。1916年10月,政府组织各省设立测候所,逐日通电报告气象,并分别编制月报、年报,以及逐日天气预报一览表等,以资参考。各省农林机关纷纷设立测候所,全国共计40处。1917年6月,成功预测了七、八月间顺直地区的大雨,报告农商部、内务部、全国水利局,政府及时通报地方展开河沟疏浚,有力降低了洪涝灾害,在防灾减灾方面,确实做出了成绩。
例子5:民间保障机制的建立根据1912年北洋政府官制,由内务部负责管理全国赈恤、救济、慈善、感化等,内务部下属民政司,具体负责穷人赈济、灾害救济、贫民劳动技能培训、轻微犯罪感化所、盲人哑人收容所、精神病收容所,如此等等。1914年7月10日,内务部修正官制,规定:内务部直隶于大总统。下属民治司,内设五科,由第四科专管救济和慈善。1917年,民治司第四科负责十六项民生工作,即地方灾害救济、地方减免正赋钱粮、地方筹办赈捐之核准、地方捐赈人员奖励、地方粮食出口考核、地方备荒积谷、筹备八旗生计、红十字会设置、救济及奖励、京师平粜、京师冬防、收养贫民、散发棉衣、开辟临时粥厂、抚养孤儿及其他慈善事业,以及经管游民习艺所、济良所、教养局和贫民工厂、地方善堂等。对民生保障工作基本涵盖,和今天大致相当。
例子6:设立全国农会联合会北洋政府在全国各省、府县、市乡广设农会,并设立全国农会联合会。当各地遇到灾荒时,农会联合会便统一协调和组织,商量救灾救济方法,统一救济灾民。
例子7:有效组织灾民就业。当某一地方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时,北洋政府除了拨款、拨粮之外,还积极有效地保障灾民就业。1920年,华北五省发生特大旱灾,北洋政府启动了烟(台)潍(县)、德(州)临(清)两条公路工程。其中,烟潍路由交通部拨款一百五十万元,全长六百五十余里,雇工3000人,都是周边地区的灾民。向灾民工人发放优厚工资,一个工人收入可以养活家里五口人,既促进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又帮助了灾区人民。
以上7个例子,展现了北洋政府时期民生状况鲜为人知的一面,和晚清比较,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北洋政府时期,中下层人民开始了民生保障之路,这是起点,无论多么不如人意,“起点”的意义还是应该肯定的。当然,当时,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军阀混战,战乱频频,特别是农村小农经济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中下层人民的民生状态依然不可过度高估。
答案 2:
从电影建党伟业中大家可略知一二。初开-共和之门,北洋政府之首领都由前清军阀转身而来,带有一定的封建性和腐败。但同时,传统士大夫和留洋回国的知识分子也在新政府中效力,又较前清有-进步的色彩。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为立身之本,故政局虽混乱,但也有开明之处。内忧外患,军阀混战仍使民生凋敝。但从新闻史来看,北洋政府仍开创不少先例。北洋政府虽为旧军阀统治,但功过应分明,有功则不能抹杀。
答案 3:
北洋政府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的新青年们对推进中国改变积弱积困的状况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这一点是不能随便抹杀的。很多后来影响中国历史的人或决策都是那个时候做的,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大学蔡元培校长,就是在北洋军阀时代的,没有当时北洋政府的支持,也不会有今天的北大。
北洋政府中的高层,很多都是封建性明显的旧军阀演变而来。其局限性很明显,例子很多,也不用一一列举,不过,这个问题要看怎么看。
品评历史你是站在当时人的立场,还是今天人的立场。这是有很大区别的。我想,现在对北洋政府的或者中国其他历史时期的评判上,都没有首先确定好这一点。
答案 4:
两句话:1、“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2、“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答案 5:
历史书永远只是当政者的工具;1840-1949,若干集团登上历史舞台,登上之后,便会去“选择历史”
答案 6: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
知道真相的人早已经逝去了。
答案 7:
-之路呀,为什么后来的结局是这样的叱?
下一篇:新知里有纪连海老师,-新知是有意做历史这一领域吗?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做到work -ard,play -arder?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