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 问答

问答

中国是否适合发展纯电动汽车?

分类: 问答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8-20

阅读 :313

中国是否适合发展纯电动汽车?8 个答案

答案 1:

我作为曾经在汽车行业和电力行业都工作过的一个民工,说一点自己的看法:中国尚不具备发展纯电动汽车的-经济条件。针对储能电池类电动汽车,原因:1、造车的不发电,发电的不造车。 车,无论是烧油的还是电驱的,都必须消耗能源。这里就存在一个汽车供应商和能源供应商的经济博弈。这是一个大家都看得到的未来市场,但是在车用电力的供应方面,步伐似乎还落后于车本身的研发。而且,车用电力的定价也是一个新课题。目前在大多数工业中心都存在电荒的问题,那么车用电价与商用电价、生活电价之间如何平衡,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我们知道,资源是有限的,需要靠市场去调节。那么车用电价怎样才算合理?最近煤电供应紧张且春季降雨不足导致华中地区水电供应不足,电力供不应求,那么此类波动是否会导致车用电价实行浮动定价方式?如果浮动定价,那么就会像石油能源一样,使汽车市场受制于能源市场。这两年汽车行业井喷,中国踏入汽车社会的门槛,我们还是能看到汽车消费的巨大需求的。但是,电力行业的垄断程度远高于石化行业的垄断程度,您看到有私营炼油厂、私营加油站,但是您看到有私营电网么?发电企业和用电用户之间不是直接交易的,而是经过了国家电网这种超级垄断企业。因此,汽车行业如果要推进电动车发展,免不了被国家电网蹂躏。另外,我们谈到充电,可能车厂的朋友们想到的是类似充电桩这种终端设备。然而真正的充电配套体系还包括“电力系统及其工程”。这是一个专业领域,涉及高低压输电、电工技术、继电保护、供配电技术等,这些领域需要付出的研发力量是难以想象的,那么电力供应企业在这方面真的准备好了么?2、群雄逐鹿,标准不一。充电技术的类型多样,在存储、充电、回收、维修等方面缺乏行业统一的标准。国内有些自主品牌厂商很久以前就开始在电动汽车上做自己的准备,也有一大批有志专家投身于这个高科技领域。但是在接口方面缺乏标准,各搞各的标准,厂商都希望把自己的标准变成国标以占领博弈先机。而国内外的标准也不统一。我们现在都认为占领市场必先占领标准,因此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利益而战,所以这个时期,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你买了厂商甲的车而不能用厂商乙的充电设备,那么就无法保证用户随时随地的充电需求。但是如果统一充电的电气标准和硬件标准,那么有些厂商的技术好就能达到要求,而有些厂商技术不好的就达不到要求。因此,在标准的问题上,各厂商之间的团结与不团结,都对各自企业有好的也有坏的影响。我们去年在上海参观了国际工业自动化博览会,规模非常庞大,参展厂商塞满了上海新国展中心,其中有很多汽车国有自主品牌、大专院校将他们在电动汽车方面的研发进展、产品样机甚至量产产品拿来展出。但是给观展者一个印象就是:(1)车厂的充电设备的接口和标准不统一,品牌之间没有兼容性;(2)电力行业没有展示与电动汽车相关的产品或动态,缺乏对于电动汽车的兴趣,发电、输电、电力设备供应商没有展现出对于电动汽车的成熟信心。这两个问题反映出来的情况就是,现在只有车厂着急,而电厂不着急。3、电动汽车的社会配套是一个空白。我们知道,修建高铁造成了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电动汽车的普及也是需要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虽然不需要如同高铁那么大的动作,但是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是需要消耗资源的:土地。土地是国家的,由政府掌控。汽车厂如果希望在城市中任意地方增加输配电设备、充电设备,都需要占用土地资源。那么土地资源的使用成本,谁来买单?如果充电设备的输入端电压使用市电三相380V或者单相220V,那么原有输配电线路是否需要扩容?如果要扩容,那么扩容成本是消费者出还是汽车厂出还是国家电网出?如果充电设备的输入端电压不使用市电三相380V或者单相220V,你就要铺设一条专用线路,需要占用新的土地资源,那么政府如何权衡?城市里可以建设分散的充电地点,但是城市之间的电动汽车长途运输如何设计充电地点?是否又要占用耕地,让红色推土机去毁灭又一批人们的幸福生活?我们大家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电动汽车这个东西是可以实现的。然而那只是车本身。而这个事物却衍生出很多东西,超出我们的想象。而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我了解不多。但是我很想在这方面求问几个问题:地球上似乎是没有大量自然形态的纯氢气存在的(也许什么地方会有?),要想制备纯氢气,就必须消耗能量去分解含氢的化合物,例如水。但是能量的转换过程中有一个效率问题、传输消耗问题,100千瓦时的电能所能够分解出的纯氢所储备的燃烧化学能肯定会低于100千瓦时,而这些纯氢在燃烧时所变成热能并随后转换成的机械能也肯定低于燃烧之前的化学能储能值。那么如果这100千瓦时的电能直接通过储能电池驱动的方式,能否比氢燃料方式更能减少效率损失?科技是美好的,但是任重道远。

答案 2:

没有哪个大国是不适合发展高新技术的,特别是汽车。问题是现在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有限,不能与-、美国那些先进的技术型国家比较,现在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有很多:比如蓄电池(又称二次电池)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而国内的技术现在现阶段想要直接发展纯电动(相对混合动力)汽车是比较困难,也是不切实际的。所以现在主要的发展方向是混合动力汽车,通过混合动力汽车积累经验,然后逐步发展纯电动汽车。根据目前的技术走向和各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拨款方向,可以推断纯电动汽车的最终发展很可能是氢-空气燃料电池汽车,至于为什么是氢-空气燃料电池汽车,想要说清楚就比较麻烦,如果你需要的话我手上有一篇相关的文章《HYDROGEN-POWERED AUTOMOBILES PROBLEMS AND SOLUTIONS》可以发给你。

答案 3:

德国是汽车制造大国,按理会走在这个行业发展的前沿。但是对于发展电动汽车这一步,德国几大汽车厂商还是持这样一个共识:所谓的三匹马并驾齐驱1.充分挖掘内燃机的潜力,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耗。在可预见的未来,内燃机还不会被电动马达迅速代替。2.发展混合动力汽车。这是目前发展的重点,每个汽车制造商都以此作为卖点。3.试验电动汽车。最大的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博世和韩国三星合资生产锂离子电池;奔驰和比亚迪达成电动汽车合作协议。国内汽车制造业发展时间短,基础不扎实,想发展电动汽车,是想跳过发动机和变速器这一西方掌握的核心技术,引领未来汽车制造业。即便大家都知道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一下子从内燃机驱动过渡到电力驱动,不是那么容易。感觉德国都在观望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情况,然后再做决定,这个实验场放到了中国。而且德国人喜好大马力的汽车,觉得电动汽车太温和。上马电动汽车,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补贴,不然消费者难以承受高额的电池更换费用。目前发展电动汽车的核心瓶颈在于电池,通常把新型锂离子电池作为最佳的备选电池,但锂离子电池制造成本高,多个电池模块组成的电池组生产工艺要求严格,不允许出差错,不然就会引起-。而且重量太重,必然要减轻车身的重量,比如宝马大力发展碳纤维轻质化车身的复合材料。批量化生产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前提条件还没满足,所以国内发展电动汽车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开头,具体如何,请拭目以待。

答案 4:

适合。大城市多,人口密度高,上下班通勤最适合电动车。

答案 5:

楼上的楼上,我感觉现在应该重点发展纯电动,现在的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北理工的电动汽车一直走在前列,我相信只要有政策的支持,是可以做到的~~本人拙见,还请指教~~~

答案 6:

主要还是电池这一块,最好的例子就是BYD,人家前世就是做电池出生的,有了电池的保障,比亚迪的电动车才能做的出来。用石油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真是有点亏了,内燃机的特性决定了汽油燃烧最大只有40%能转化为汽车的动能。剩下的当然是变成热能散发到空气中了。就算直接用石油发电,再将电能储入蓄电池中,这样算下来所能转化为汽车动能的百分量也远比直接燃烧石油的40%要高很多。本人不懂电...

答案 7:

1电机制造和控制技术。美国-三相交流异步电机,--无-永磁直流电机 这是两个方向,国外无论是制造还是控制技术 都比我国遥遥领先。国内电动汽车的电机-,大都是买国外的板子,自己做组装。有-的和新加坡的2电池技术。 电池是个消耗品,这个成本应该谁来承担?至于上面说的BYD的电池技术,手机电池和车用电池相比 那真的是一个笑话。国内号称在做磷酸铁锂的电池厂家很多,但有实力的一个没有。BYDF3DM 我们这里也有一辆,三天两头出毛病。 如果国家真要大搞电动车,社会配套设施也是一个问题。其余的一楼说的很详细了,其中提到的氢能源汽车,其实储运才是最致命的问题。高压下氢气容易泄漏,因此对材料要求很高,一个装氢的小钢瓶就要7w。燃料电池很多技术不成熟,目前难成气候。

答案 8:

适合,中国不像其他的西方国家,在化石燃料的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的资金还是比较少的,不像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汽车产业已经发展了将近100年,以石油作为燃料的汽车的相关基础设施已经投入了这些国家很大的资金,要想发展电动车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这些早以存在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相关的情况可以参看《汽车不确定的未来》一书和纪录片《是谁扼杀了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