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答案 1:
认识一个团队,在上海,07年底开始做类似的事情. 去年年初收摊了.联合创始人自己是工业设计师出生, 出于运营的考虑,当时花钱养了一支6个人的全职设计团队, 用这些自己人的设计为-,在走通模式的时候,发现了这些问题:1.当时,一个产品定稿后, 需要2-3个月左右,产品才能投入市场.新奇创意物品, 很大程度上依赖冲动消费.对于订购者来说,这个尴尬的周期就是一盆冷水.2. 其实这个Idea,有很多Social的元素在其中. 例如, "订购量大于某个值". 用户获得能力,会限制项目的起点. 刚开始,每个产品都是5个人-,你说怎么搞.3. 由于产量小, 成本就自然增长. 而类似的网站,从气质上来说,就不能接受"低质产品". 他们曾经有一个沙发, 最后出厂-是1800,零售还要往上加,坑爹啊.坦白讲,实际操作中, 设计80%基本就是抄国外的.类似平台的性质可参考-分享.而网站的产品设计,的确可以修正一些问题,例如上面的问题2, 就可以参考Groupon的精髓来弥补.但起决定性的,完全就是生产供应链管理,绕开这个局限性,精准到T恤设计, 国内也见过一些做t-readless模式的. 不过...总之,这和Groupon创意开天,执行辟地不同, 初始团队的基因直接决定了走势.答案 2:
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一方拥有设计资源和销售渠道,一方只有创意,力量对比太过悬殊。而一方要承担商业上的全部风险,一方只损失一个创意,利益上并不对等。那么,如何希望他们能够达成一个商业合同?从人性的角度上看,双方建立互信非常困难,毁约和欺诈的代价又极小,也缺乏第三方监督和公正。这就不是一个能够有效运行的合作模式。答案 3:
我觉得可以让设计的团队去帮忙推广产品,产品按提成来算,这样的话设计团队不仅有激情能去设计,而且设计完了还有激情去推广,最后双方互利。只不过这个模式在中国来说确实还是不大行的通的,和美国相比,可能是文化的不同,比如美国他们是追求创意乐观向上,而且收入也比较高,就如一楼所说的,零售成本真的很高,但是美国人他们不在乎这个,他们在乎的是产品合不合意。就目前的中国经济及文化背景来说,他们追求的是性价比,除非你是小资情调的,不然的话他们宁愿去买凡客的T,便宜而且设计的稍微合意。再有一个原因就是这种模式在中国现在靠的主要是类似于生日,节日之类的来拉动市场,如果是平时,大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去订购类似的产品。下一篇:大家是否看好经纬网这样 LinkedIn+Quora 的模式?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你们会参加 3 月 26 日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么??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