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疗健康 > 中医

中医

经断前后诸证病症特点、鉴别诊断和病案举例分析中医知识

分类: 中医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11-08

阅读 :807

    病症特点:
    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肿胀、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
    鉴别诊断:
    1,眩晕、心悸、水肿
    本病症状表现可与某些内科病如眩晕、心悸、水肿等相类似,临证时应注意鉴别。
    2,徽瘕
    断前后的年龄为好发之期,如出现月经过多或经断复发,或有下腹疼痛,浮肿,或带下五色,气味臭秽,或身体骤然明显消瘦等症状者,应详加诊察,必要时结合西医学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以免贻误病情。
    辨证论治:
    1,肾阴虚证
    症状:绝经前后月经紊乱,月经提前,量少或量多,或崩或漏,经色鲜红;头目晕眩,耳鸣,头部棉颊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疼,足跟疼痛,或皮肤干燥、瘙痒,口干便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肾阴,佐以潜阳。
    方药:左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合二至丸(女贞子、早莲草)。
    2,肾阳虚证
    症状:经断前后经行量多,经色暗淡,或崩中漏下;精神萎痱,面色灰暗,腰背冷痛,小便消长,夜尿频数,或面浮肢肿;舌淡,或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肾扶阳
    方药: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
    3,肾阴阳俱虚证
    症状:经断前后月经紊乱,量少或多;乍寒乍热,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疼;舌淡,苔薄,脉沉弱。
    治法:阴阳双补。
    方药: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盐知母、盐黄柏)合二至丸(女贞子、早莲草)。

    病案举例分析

    刘某,女,48岁,干部,2003年4月8日初诊。近2个月经水未潮,时感烘热汗出,午后面红潮热,头目晕眩,腰酸耳鸣,夜间盗汗,寐差多梦,烦躁不安,皮肤干燥,瘙痒,口干便结,尿少色黄。T  36.8 , P 84次/分,R 20次/分, BP 130/80mmHg。神志清,精神尚可,全身皮肤虹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吴肿大,心、肺(-),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舌质红少苔,脉眩细数。血常规:WBC 6.0X10 9/L, N 67%,Hb 108 g/L.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绝经前后出现经水未潮,潮热汗出,头目晕眩,腰酸耳鸣,夜间盗汗,寐差多梦,烦躁不安等症,可诊断为绝经前后诸症,属肝肾阴虚症。绝经前后肾阴虚,冲任失调,故月经紊乱;肾阴虚不能上荣于头目脑髓,故头目眩晕而耳鸣;阴不维阳,虚阳上越,故头目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肝肾阴虚则血燥生风,故皮肤干燥、瘙痒、阴虚内热,故口干便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皆为肝肾阴虚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①48岁女性,月经未潮2个月;②有烘热汗出,午后面红潮热,头目晕眩,腰酸耳鸣,夜间盗汗,寐差多梦,烦躁不安,皮肤干燥、瘙痒,口干便结,尿少色黄等症状;③查体、血常规无异常。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症(肝肾阴虚症)。
    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
    治疗方法:滋水涵木。
    方药:二至丸加味。
    女贞子 20g  早莲草 15g  枸杞 15g   龟板 15g  熟地 15g  仙灵脾 15g  山萸肉 15g  丹皮 15g  茯苓 15g  炒柴胡 10g  枣仁 15g  郁金 15g  制首乌 15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下一篇:淘米水可以治病吗有什么作用中医知识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气血不足吃什么中药中医知识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