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娱乐休闲 > 摄影

摄影

台北画派

分类: 摄影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11-08

阅读 :539

台北画派

一、画会缘起:

台北画派之成立,可朔源至1984年7月「新绘画?艺术联盟」的诞生。当时已准备对外展示作品,并於9月申请於台北美术馆举办联展,但因内部协调问题,後讨论冠以「台北画派」之名并於1985年8月在台北国产艺展中心举办第一届大展。其後,陆续举办的主题展有:「新绘画大展」、「风格22展」、「台北情事,嬉笑怒骂画台北」、「关心台湾」、「台湾力量」、「认识自己」、「进入群众」、「新语言展」等。虽然台北之前也有出现过「大台北画派」之名称,但未见正式活动及作品发表;另外,并有「台北画家联盟会」的组织,但仅流於个人创作、交谊性质而已。80年代解严,威权政治的瓦解让艺术家禁锢意识型态得以解放,过去的禁忌便因此一一受到挑战。政治松动後的释放,即时反应在80年代的艺术表现上,包括在视觉艺术、戏剧、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不同领域,都弥漫着自由、独立与实验精神的时代风气。自此後,台湾艺坛展现一番新气象,台北本地的年轻画家对於此已有自信心,遂喊出「台北画派」之名。

二、组织活动:

台北画派的成立基於不愿以80年代「新表现主义」等欧美既有流派名称来概括他们的作品风格,所以从本土性出发,象徵由地域性跨入国际性的瞻识。其导向为前瞻国内新艺术之趋向,并着重学术性、系统性与影响力等全面性拓展。台北画派主要创作方式有:(一)从传统历史上取材,以远古历史的观点做现代的诠释;(二)从美术史中再阅读,对传统绘画特质再予诠释;(三)表彰大众文化价值,而不是浮面的乡土风景,而是对其进行确实的反省和批判。

三、画派成员:

台北画派的主要参予会员,有陆先铭、卢天炎、郭维国、黄磊生、蔡志荣、杨茂林、刘献中、潘丽红等人。

四、未来展望:

80年代,台北画派多藉新表现主义的手法与行为艺术,对两性议题、政治政策、生活环境作出最直接的反应与诉求。并在形式内容中,展现其实验性风格及态度,并试图开创出独立思考空间的氛围。在跨进90年代中,面对时代精神的掌握,彰显各自语言的开发及突进,进而应对台湾区域特质之背景因素,强调标题、口号式意识型态的过去,更近一步深入探讨生存环境内面精神的实质状态,期待以形式开发的真确来证明创作理念的落实﹝注1﹞。

参考资料 ﹝注1﹞引用自郭少宗,〈从三项新一代画家大展谈起「台北画派」、「新绘画」、「装置」的探索与期许〉,《艺术家》123期(1985),P68。撰稿者:黄冠瑛参考文献:1.卢天炎,〈语言功能的时代需求─台北画派新语言拓展之探索〉,《典藏艺术》40期(1996),P209-212。郭少宗,〈从三项新一代画家大展谈起「台北画派」、「新绘画」、「装置」的探索与期许〉,《艺术家》123期(1985),P65-68。

下一篇:原住民艺术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七星画坛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