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 知道

知道

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搞兵谏的将军是谁,他是怎样-逼迫清政府的?

分类: 知道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9-29

阅读 :398

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搞兵谏的将军是谁,他是怎样-逼迫清政府的?3 个答案

答案 1:

-将领搞兵谏,是中国近代史的一大奇景,最有名者为张学良和杨虎城,但是,首创兵谏模式,干预国家-的-将领,为张绍曾。

张绍曾(1879—1928),字敬舆,直隶大成县张思河村人,-8年,考取-官费留学生,1900年升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炮兵科。留学期间,张绍曾逐步接受了共和思想。1902年,张绍曾回国,在军界步步高升,1911年,32岁的张绍曾,升任陆军第二十镇统制,成为清军最精锐的新军镇统领,相当于军长一级。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湖南、陕西、九江相继独立,在湖北前线,北洋军和民军在汉口激烈交战,进展缓慢,伤亡巨大,袁世凯心急火燎地招募了12500人,编制25个营,作为湖北巡防军,但这支部队战斗力很差,所以,袁世凯强烈要求清廷,点派张绍曾所部南下增援。

32岁的年轻人,限令清廷24小时之内改革-

1911年10月29日,-,摄政王载沣接到张绍曾的电奏,他对张绍曾没什么太深的印象,但是,仔细一看电文,面色骤变,大惊失色。将张文交给载涛看,载涛一边读,一边头额冒汗,捏着电报的双手禁不住颤抖起来,“这可怎么办?”他问载沣。沉默片刻,载沣说到,“办两件事,马上通报袁世凯,商榷此事。第二,即刻起,安排太后和皇上起驾热河,先避一避再说。”

32岁的张绍曾,他的一纸电奏,引得清廷要准备宣统帝和隆裕太后起驾逃往热河,激怒湖北前线的袁世凯,更让全国各省督抚、将军、军队将领、咨议局全盘大乱。

何以至此?

10月29日这一天,张绍曾率第三镇协同卢永祥、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第三十九协统领伍祥祯,第四十协统领潘矩楹等四人,向清廷联名电奏:

“武昌失守,大军南下……中央政策,除用兵而外,未闻于-本源大加改革……以改革-诸端要求代奏。”

张绍曾在奏折中提出十二条-纲领,核心内容有五点:

第一,维持清皇室地位,但剥夺皇室特权;

第二,速开国会;

第三,改定宪法,国会制约皇帝的兵权;

第四,大赦革命党;

第五,组织责任内阁,-由国会公选,皇室成员永远不得担任-和国务大臣。

在电奏的结尾,张绍曾杀气腾腾地写道“主决可否,迅于二十四点以内,即颁谕旨,明白宣示。”并且表示“谨披甲执戈以待复命”。

同日,张绍曾又通电全国各省督抚、将军、军队将领和咨议局,向国内通报“(我部)以目今-之源,皆由--引起,若不从-改革著手,而徒恃征讨。”“业已提出政纲十二条情愿朝廷,速改政体,即开国会,改正宪法。”

张绍曾向内阁-大臣奕劻发电报,警告奕劻本部官兵的立宪要求极其强烈,“恐激成巨变”,此电是为了震慑旧官僚和皇族。张绍曾接着连续致电武昌前线的袁世凯、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表示本部官兵的立宪情绪十分激烈,自己“万难强抑”。

张绍曾是谁,他到底想干什么?举国上下,大江南北,极度震惊!

攻丰台,取-,支援武昌

搞兵谏时,张绍曾正驻扎在河北滦州。滦州是-东北方向的重要门户,京奉铁路经过于此,滦州有火车站。清廷计划于1911年10月10日—20日,在永平举行“秋操”。“秋操”是清廷定期举行的大规模-演习,演习双方是以-新军为主的东军,以及以皇室禁卫军为主力的西军。清廷打算通过秋操,向国内各地展示朝廷的--,并内定此次演习的西军获胜,东军战败,以此炫耀满洲皇室的强大-,震慑-新军。

螳螂在前,黄雀在后。张绍曾得知秋操消息后,立刻召集吴禄贞、蓝天蔚密会,三人谋定,利用秋操之便,所部人马私自带弹,见机起义。先解除参加演习的禁卫军武装,后进军-,推翻清廷。张绍曾挑选第二十镇参加秋操的部队,颇为用心,选择倾向革命的第七十八标、第七十九标为主力,加配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组成第四十混成协,任命潘矩楹为协统。奉天驻防部队,交给平时较为顺从的伍祥祯统领,以作后援。安排妥当之后,张绍曾于10月9日,亲率混成一协,离开奉天,向滦州进发。

此时,同盟会京津保支部陆续派出白毓昆、凌钺、熊朝霖、陈涛、高德海、邱子久等革命党人,陆续潜赴滦州一带,全力以赴策反新军。

10月10日,张的部队行抵昌黎县崔庄,冯国璋的部队驻团山。当日,代理海陆空大元帅载涛、陆军部大臣萌昌,乘专车直奔-行辕,稍事休息,载涛和萌昌马上到参演部队驻地,视察各军的演习准备。

就在永平秋操开幕前夜,10月10日深夜,武昌起义爆发,清廷措手不及,立即中止演习,召载涛、萌昌火速返京,参加演习的新军一律返回原驻防地。

10月11日,清廷又令第二十镇的混成一协,暂住滦州听候调用,张绍曾当日率部抵达滦州,将司令部设在滦州火车站附近的火柴公司,并下令在滦河架设浮桥。当日,张绍曾迅速赶赴-探听消息,根据良弼的部署,张绍曾的这支部队,被划入第二军,受冯国璋指挥,南下湖北。

10月13日,张绍曾离开-回奉天,马上召集卢永祥、蓝天蔚、伍祥祯、潘矩楹四人,张邵曾开宗明义地讲到“湖北之变,为除专制,主共和,以此倡议号召天下,凡属同胞,谅皆赞助。今吾辈所统各部队,……倘贸然而往,胜则自残同类,负亦死无指名。”张的秘书-寯认为,所部可以直接在滦州反正,即刻提兵入京。蓝天蔚表示反对,恐急则生变。会议反复争论,无果而终。

这时,张绍曾的智囊刘一清、吕均等人,也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驻滦军队不南下,外以要求立宪为名义,内以兵力逼迫;中策是全军南下,在湖北起义;下策是一边南下,一边逼迫-。张绍曾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上策”,决心在滦州搞兵谏。

10月22日,革命党人王葆真来到滦州,16:40,他来到张绍曾司令部,见到王葆真,张绍曾大喜,说“我们正盼你来。”王葆真当面建议“立即动员,直取津、京”。张一听,讲到“我们需要再商量商量。”

10月23日16:00,张绍曾邀请王葆真再到司令部面谈,张绍曾说到:“我仔细研究了你的提议,直接打天津和-,但是,我们有两个困难,第一,《辛丑条约》规定天津20里内不许中国驻兵,一旦我军进入,就会引起列强干涉。这个,如何应对?第二,起义军每月饷银需要十万,如何筹措?”王葆真微微一笑,说,“这些都不是困难,我帮你解决。”

10月24日,王葆真第三次来到司令部,张绍曾说“我将做出三项准备,第一,将所部兵马军械大炮调配充实;2,准备和第六镇一起行动,一战必胜;3,请你到天津领事团代为接洽,电告接洽结果,并向省咨议局联络。”听后,王葆真立刻动身,离开滦州,赶赴天津。王走后,张绍曾返回奉天,将兵舰政纲和奏折,和卢永祥、蓝天蔚、伍祥祯、潘矩楹四人定稿,并连署姓名,定于10月27日,以此文本,电奏朝廷。

清政府统治权威彻底沦丧

这时,良弼终于发现了张绍曾的异常,大战之际,各地清军无不迅速赶赴前线,唯独张绍曾按兵不动,于是,良弼派科长李炳之携亲笔信,乘专车到滦州,请求面见张绍曾。

午夜12点,李炳之来到司令部,一进门就感觉气氛异常。张绍曾穿着大衣,正在吃饭,知道李炳之进门,并不理睬,独自吃饭,李尴尬地站在一边。吃完饭,张绍曾抬起头来看着李炳之,这一看,可是让李吓了一跳,他感觉张绍曾的表情极其严肃,两眼发直,咄咄逼人,李炳之心想:加入革命党的人,大概都是这样。心惊肉跳之际,李炳之不敢说话。

张邵刚冷冷地问:“你来何事?”李害怕得说不出话来,只是颤颤巍巍地把良弼的亲笔信交给张,信中,良弼苦口婆心地规劝张邵曾南下。张绍曾看不下去,随手把信扔在桌上,“我这里子弹还没领到,不能出发,什么时候领,我也不知道,所以,不能定期。”言罢,故意把李冷淡在一旁,不迎不送。李炳之满头流汗,见张绍曾不杀他,便灰溜溜地回京复命。

10月27日早晨,张绍曾通令全军:“湖北革命,名正而言顺。专尚征讨,不合人情,况以同种相残,世界无此蛮行,所有军队,均不前进。”随后,张绍曾便向-发电,披甲执戈,限令清廷一天之内改革-,兵谏在京畿重地爆发!

载沣、载涛、良弼等束手无策,万急之中,只好于10月28日,以宣统帝名义下罪己诏,无条件服从张绍曾的政纲,组织内阁,不任亲贵,大赦党人。其实,张绍曾主张英国式的虚君立宪,立宪后,权力收归国会。但是,载涛等皇室主张的是-式的实君立宪,立宪后,权力仍归皇帝。所以,载沣载涛等人的罪己诏,以及一系列改革措施,均为虚与应付。

河北兵谏之威,震动清廷,撕裂华北,革命声威大震。张绍曾兵谏仅一天之后,山-立,阎锡山任都督;云南独立,蔡锷任都督。仅两天之后,江-立,吴介璋任都督。清廷起用袁世凯,-复起,各地心存惧怕,可堂堂大清,面对一位只有32岁的年轻将军,束手无策,彻底暴露了自己虚弱不堪的本质,各地革命力量由此信心大增。袁世凯复出后,自认胜券在握,不料河北兵谏,地动天摇,要让袁世凯知道仅凭自己一人之力,救不了清廷。河北兵谏之后,国内省市反清独立的进程骤然提速。

详细内容披露见我的专著《走向共和:你所不知道的辛亥革命》

答案 2:

个人认为 当属滦州兵谏 本来是要搞兵谏促成立宪的 没想到最后搞成了起义 真是搂草打兔子 虽然起义没成功 但是朝廷看到 连针对南方革命党的-演习都变成兵谏 最后成了起义 知道大势已去 一个月后 宣统皇帝就宣布退位了 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 是推翻清王朝的致命一击 应该大书特书 建议拍成电影 因为情节实在太精彩了 而且极富戏剧性和悲剧性

答案 3:

粤系桂系西北军晋绥军东北军等都不是好鸟,军阀都是利用时局来争取自己利益最大化。支持北伐也是乘机扩大地盘。他们和-一样无情的,都不是好鸟。

下一篇:成人睡觉磨牙的原因?如何解决?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抓取网页主要内容的服务有价值么?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