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 知道

知道

辩论赛赛制有哪几种?主流的几种赛制的特点是什么?

分类: 知道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11-21

阅读 :331

辩论赛赛制有哪几种?主流的几种赛制的特点是什么?2 个答案

答案 1:

谢谢邀请。我大概了解也曾参与的只有中文辩论赛制,美国议会辩论赛制和英国议会辩论赛制。关于中文的,豆瓣里有个很好的帖子,可参考这里:douban/group... 一、美国议会制辩论显得比较符合常规。每轮不管多少支队伍参赛都是两个队为一场进行,一正一反。规模大的可能会有五十场以上同时比赛,正反方的地位由组委会决定。每队由两名队员组成,一辩和二辩各八分钟轮流发言,最后各队的一辩再做一个四分钟的总结陈词。除总结阶段以及每次发言的第一分钟和最后一分钟之外,其余时间对方经允许可以有每次15秒的提问、诘难或反驳。评委由各校带队教师担任,一般是三位(到四分之一,半决赛和决赛则分别安排五、七、九名评委),其中一位会被临时推选为评委-。他/她的主要作用只是宣布开始和结束以及最后公布胜负结果,辩论过程中也可制止某位选手的-行为,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评委每个人独立打分并判定本场比赛胜负,赛后有5到10分钟的交流协商时间,此时双方选手和观众(如果有的话)离场。很少有评委会改变自己对胜负结果的立场,如意见不一致,少数服从多数,评委-并没有决定权。我经历过评委协商时间最长的是30分钟,那是我们和广外之间的辩论。在走廊里等了N个四分之一柱香的时间,评委们才出来宣布,广外获胜。 初赛一般是8轮。比赛的进程跟围棋的个人赛类似,就是从第二轮开始胜者跟胜者比,败者跟败者掐。正反方的地位也跟执黑执白一样轮换,估计有电脑编排。初赛中脱颖而出的16支队伍进入淘汰赛再捉对儿厮杀,直到剩下最后两队。外研社举办的全国英语辩论赛决赛在会议大厅举行,有-录像,会邀请诸如英国或美国驻华大使以及央视英语频道节目主持人等嘉宾前排就坐。一般情况冠军将赴伦敦参加世界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亚军去参加澳大利亚的英语辩论赛,第三名去新加坡参加亚洲大学英语辩论赛。2004年之前,全国分五个大区预赛,每个赛区决出前四名到-参加决赛。2004年之后,只要在截止期前报名并交纳报名费即可参赛。我们参加过的几次比赛,每次参赛队伍都在百支以上。开始两年只有前16名获奖,后来只要初赛成绩胜率在50%以上即可获三等奖。我们运气很差,队伍最强的时候也不可能打入前16,最好成绩是第39。后来获奖面宽了,我们却连一半的胜率也拿不到,只是后来参加过一次湖北武汉举办的地区性英国议会制的辩论邀请赛,勉强胜负各半获得三等奖。 赛程安排的非常紧张。赛前有大会辅导专家讲解赛制,因为每次都有许多队伍是第一次来-参赛。然后有表演性质的比赛,一般是从国外请来的优秀辩手。记得一次辩题是公共图书馆应不应该摆放有关性的书籍。反方刚说,“If I broug-t my c-ild wit- me, w-at can I do?”正方就说,“It"s a place for you to read, not to do st- else.”惹得全场忍俊不禁。接下来是模拟比赛,让选手和评委们都熟悉整个过程,同时也要熟悉场地,因为每轮的辩题都是半个小时前大家集中在一个会议厅宣布,然后每支队伍的参赛地点和每个评委的裁判地点就贴在周边的墙上。你得先记好场地看好时间,然后再和指导教师准备辩题。一百多支队伍比赛,其乱可知。不过外研社组织的不错,乱中有序。每个指导教师都得做评委,但每轮总会有一定数量的轮空,因为组委会专门外聘了一些外籍教师,辩论专家以及世界大学生辩论理事会的评委和裁判来参与一定场次的裁判工作,以保证起码的质量。初赛8-致三天赛完,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都有比赛,所以保证休息好很重要,同时午饭也不能吃的太饱。 外研社的饮食住宿条件以及娱乐放松设施超赞,后勤保障工作无可挑剔。 二、相比之下,英国议会制辩论的游戏色彩更浓一些,这是个人感觉。每场比赛由四支队伍八名辩手构成,两支正方,两支反方。先后与正反的位置每轮更换。一开始还真不习惯,因为无论作为正方还是反方你的战壕里都有两位战友是从来没有见过的陌生人。而且,尽管是战友,但碰上难缠的辩题很难找到足够多并且合适的论据,如果你队排在后面发言将有可能面临无话可说的尴尬。评委不仅仅判决胜负结果,还要同时给四支队伍分别打分,所以正反之间要明斗,先后之间有暗战。每个人只有一次发言机会,每次七分钟。在辩论过程中,每个辩手要面对四位对手的诘难。从2010年起,外研社举办的全国英语辩论赛也采用了这种赛制。有报道提到外研社社长于春迟认为,英国议会辩论赛制符合国际标准,要求选手有很强的逻辑思辨能力和英文表达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个人的看法是,其实这两种赛制的本质区别并不大,或者说对比赛结果的影响不具备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优秀的队伍参加哪种赛制成绩都不错,综合素质差的大多会落在后面。尽管评委们事先也会集中学习,有专家讲解评判标准,细分N项纪律M项注意,每人也都发了相关材料。但是,做评委这项工作的确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尤其是当某两支队伍旗鼓相当的时候,最后决定性的因素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印在评委手册上。 不过越往后,评委的数量和质量会越高,有实力的队伍被冤杀的可能性就越小。 三、各种赛制的特点。 1.上面我提到英、美赛制的本质区别不大,但是有技术性不同。 美国式辩论事先不知道辩题。每-布辩题后有30分钟的准备时间,指导教师可以和自己的队员研究讨论对策。但是,显然指导教师只能提出一个粗线条的框架,细节要由队员们自己完成。辩题之下应该至少有三个arguments支撑本方的立场,每个argument也应该有不少于两个具体例子去充实。指导教师能提出并得到队员认可的主要arguments,每个argument至少想出一个例子,就很不错了。这些,根据经验必须在8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剩下的时间要留给队员想更多的例子,如何连接这些例子,一个argument如何向另一个argument过渡,开场词,结束语以及对方可能的攻击点等等,然后要用他们自己能够辨认的文字符号记录下来,最后一定得留几分钟能够体面地走到赛场,而不是跑得像逃兵。 英国式,虽然也不公布辩题,但是提前随邀请函告知范围。比如08年武汉那次地区性邀请赛的四个范围是:安全套进校园,-就二战道歉,网络歌曲下载以及塑料袋污染。辩题也是在一个会议厅同时向所有参赛队伍公布。之后,辩手有20分钟的准备时间,但指导教师不可与自己的队员接触,而且每支队伍都不得和其他队有沟通交流,无论是正方或反方。这个准备起来就比较麻烦。因为,第一,有的范围你不大好确定具体的辩题会以哪一个角度切入。比如关于网络歌曲下载,他会注重道德层面还是互联网发展方向?会不会限定到版权保护,有偿无偿,蛋糕切分等比较狭窄的方面?第二,你不知道自己将是正方还是反方,也不知道先后顺序。这意味着,每一个范围都得做大量的工作,必须将所有的方面都考虑到才行。当然,好处是你可以以近乎专家的态度深入了解研究平常不大会仔细考虑的问题。比如,正是在准备有关二战道歉问题时,我个人才突然意识到为什么当年-政府不要日方的战争赔款。这并不是泱泱大国要大度的问题,也根本与外交事务需要无关。八年抗战,我-军民死伤无数,家破人亡,哀鸿遍野,-解剖,细菌实验,东北万人坑,-屠杀……,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血债,血债岂能用金钱来赔偿。 2.中文辩论与英语辩论的差异。 中文辩论我只参与过一次半,其他就是电视上收看。就本质而言,各种辩论赛制都差不多,“辩的就是一个理”。不过从不同的层面来看还是有一些值得重视的差别,分述如下: a)真实性。个人感觉,英美辩论赛具有源自社会生活很实在的基础,很容易让人假戏真做。赛制的默认设定就是正方为政府。许多辩题的内容往往就是“本届政府”将要推行的政策,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某国际组织应驱逐某成员国,到停止购买某国国债,废除死刑以及免费-公共图书馆等等。而反方就是议会两院,他们正在审理政府的议案,所以一开口就是“T-is -ouse believes...”。就针锋相对而言,这也像是一场政府举行的听证会,双方各自摆事实,列数据,讲道理,同时极力挑对方的漏洞。相信-同学和他的前任们都是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想来有不少人会认定自己将来一定能入主白宫。这种角色扮演的游戏可以让人很快入戏,每个人都能清楚地够为“本方利益”极力争辩。由于有这样的辩论背景,除了逻辑性之外,公平性、合理性或可行性也会成为辩论焦点之一。因此如果说英、美辩论的题材并不更广泛,但内容则显得更充实。 反过来看中文辩论,正反方只是单纯地站在一个辩题的两边。如果出现“金钱是万能的”这样的辩题,即使你并不认同,但是作为正方也只能全力以赴。尽管不时会有精彩华丽的场面出现,但难免某些时候给人以虚和空的感觉。 b)对抗性。中文辩论赛制通常每方有四人参赛,一般都设有攻辩和自由辩论环节,因此直接对抗的机会更多,火药味更浓,同时辩手个人才智的展现也会更充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中文辩论难度更大,因为在自由辩论过程中,面对对方“辩友”的诘难,你无法回避。观众和评委都在等着看你如何-。英美辩论则规定每方每位辩手在对方每一次发言环节中至少要提出两个问题,发言方也至少要对两个问题做出回应。但是,正因为没有攻辩和自由辩论环节,回应不必马上进行。这也成为双方的惯用伎俩,就是一方事先准备或过程中发现问题,当对方滔滔不绝,尤其当评委和观众有赞许反应的时候迅速抛出,以扰乱对手争取缓解不利于己的形势。而发言方则可以继续自己的阐述以扩大战果,同时可以轻轻摆手示意对方坐下,最多说一句“我稍后再回答你的问题”。这样可以给自己的头脑一个回旋的余地。不过,该队员如果“稍后”忘记了或者时间不允许而没有完成至少两次的回答则会被扣分。 由于中文辩论的辩题一般是事先指定的,队员们可以有“背诵”的准备,自由辩论环节则可以考验一个辩手的“即席”能力。所以这样平衡的安排是合理的。英美辩论赛制使得比赛过程显得更“斯文”一些,对抗性的力度稍差。 c)人文性。主持英美辩论赛的评委在每场辩论前会领到一份表格,除了要填最终胜负结果,还要给每位选手打分。这样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优秀辩手的确定就具备了扎实的数据基础,因为8轮初赛下来会有24位评委给你单独打分,而且两场比赛遇到同一位评委的概率很低。这些分数的相加就非常具有客观性,于是很多优秀辩手并非出自冠亚军队。09年的优秀辩手之一徐杭平所在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队甚至连前16名都没进入,他们获得第17名。优秀辩手一般有机会赴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做短期游学。我没有担任过中文辩论赛的评委,不大清楚最后优秀辩手确定的机制,只是凭感觉认为主观性的程度可能稍大一些。 中文辩论赛的场面一般更隆重,有些地方的评委数量多到夸张。但是赛后的点评往往是由评委-一个人宣读。这种点评更正式,更讲究措辞,更注重影响,所以表达出来的意见相比隐藏的恐怕只有冰山的半角。英美辩论赛也是由评委-一个人宣布比赛结果并作简单点评,但是在这之后还有非常轻松的,“课余式”的交流。尤其是在初赛阶段,辩手们不会轻易让你离开。特别是有个别非要“-”的辩手非得让你讲出他们失败的理由。这些都可以理解,因为谁都不喜欢失败,同时也很想为下一场赛事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但是这样一来,评委们无不如履薄冰,集中全副精力对待每一场比赛。通常大家都会准备几页A4纸在每页中间划一条竖杠,然后将得分点记在左边,扣分点记在右边。重要的原话也要记录在案,如此才能非常有底气地参加辩论赛后辩手与评委之间的“辩论”。个人认为这样非正式的交流更有意义,对双方都是很好的体验,会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答案 2:

大的方面分为Parliamentary Debate和Policy Debate,前者的辩题范围比较广泛,时事热点、哲学命题都可以拿来辩,题目范围几乎没有限制,很难提前准备,多是在开赛前才告知具体题目,评委多是专业评委;后者辩题相对比较固定,有的辩论赛甚至有固定不变的题目,这需要对特定问题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评委则有一部分对辩题缺乏了解的外行,强调对听众的说服。 Parliamentary Debate分为American Parliamentary和Britis- Parliamentary,区别参见西夏马帮的解释,Policy Debate比较有名的是Karl Popper Debate idebate.org/standard...。另外法律界还有一些英文模拟法庭辩论赛,将书面辩论和口头辩论结合起来。 对于中文辩论赛的组织,我看法有些负面,一个是辩题选得比较无聊,有时逼着一方诡辩,另一个是老请余秋雨这样自己逻辑就很差的名人做评委进行点评。认识几个律师是前辩手,都对过分追求华丽言辞、排比“贯口”的风气有些不满,“谁让评委净是作家呢”。

下一篇:你会喜欢上?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知可以学下-HI的聊天功能,选择某句文字进行回答或评论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