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日治时期,这座采石场称为「北势湖采石场」,是全-颇具规模的石材供应地。由於这座采石场的岩层属於比较容易风化的石英砂岩,因此较少用於建筑本体,多用於舖设道路、堆砌围墙、下水道等,只有少数民间建筑取其地利之便才会作为建材使用。
战後,因混凝土建材成为主流,开采石材的经济效益降低,加上为保护自然生态与环境,石场已经停止开采,并列为市定古蹟,但现场遗留许多历年开凿痕迹,以及当年石料从山上以专辟的斜坡道滑下之遗迹,成为台北建城史之实证。
当年采石场主要分成工作场、斜坡道、弃石场,以及工人休息区等处。凿开的石条经由斜坡道运送下山,再用牛车运送至基隆河渡船头,透过河运载往大稻埕或艋舺码头卸货。因石料颇重,所以先从靠近基隆河的地区开采,日後再慢慢往山上及东边延伸。
今天从内湖环山路136巷走到底,就会看到通往昔日采石场工作区的登山口。所谓工作场就是山坡上大片裸露的岩壁,今日登山步道两侧的坡面皆是。当年打石工人将岩壁大石块敲成能够搬运的长方形石条後,便由斜坡道运送下山。
斜坡道也是由石块铺设而成,表面做成平顺的浅沟槽,上铺桂竹;将敲下的石条放在底部抹黑油的木板上後,顺沟槽而滑下山。弃石场是用来堆集碎裂而无法使用的小石块。至於工人休息区则为碎石块铺成的平整地面,今日步道的休息展望点大多就是昔日的工人休息区。
过去打石工人会先在岩壁上用凿子和槌子凿出一排凿孔,有时是角形、有时是圆形;然後在凿孔中放入铁楔,铁楔由两片铁板组成,用槌子敲打铁楔中央,等成排的铁楔都敲打过後,大石便沿着凿切线裂开。脱离岩壁後的角形大石块,再用槌子凿打成方便运送的石条,约一尺宽、四到五尺长,这些就是成品了。
目前在岩壁上还可以看到当年打石的遗迹,例如:成列的凿孔、凿切线、齿形凿切面等。登山步道两旁也常见到散置着的石条成品,有些石条则已成为步道的阶梯。
参考资料 『台北市文化局』, .culture/building/view.p-p?vid=155&page=1『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220.132.116.148/tony0147《台北古蹟侦探游》,李乾朗审订,远流出版社,106页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