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在此举例说明。对於以狩猎采集或山牧季移之畜牧维生的群体来说,最重要的生存条件是人们的生命安全与粮食资源充足,但是他们居住的地区,并非一年到头都适宜人居。气候转变所造成的生活条件恶化(如雨量不足、温度过低),一来也许使得该地区粮食资源生产严重不足,或者更严重地直接威胁人的生命安全。为了存活,人们往往随着季节更迭,暂时搬迁至另一处较为合宜的住居地,直到恶劣的季节过去,才再次迁回那片原来的土地。如此的人类行为,就会形成特殊的季节性居住处所,而在该地点被人们弃居之後,便成为季节性的考古遗址。
在这种遗址之中,遗物的堆积会有层位上疏密甚至是有无的变化,当人们住居於该遗址,遗址会有人类密集活动所遗留下的物件分布,诸如垃圾遗留、使用的器物;相反地,当人们搬迁离开,遗址自然便呈现出遗物分布阙如的状态,这些现象即反映人们周期性住居之行为。研究者藉由遗物的分析,还可以尝试推论该遗址是哪个季节的居住地。例如贝类在暖水和冷水中,壳的生长速率并不一样,因此观察贝壳可以看出其被人们所捕食的季节。当一个遗址中大量地分布着某类型的贝壳,也许就显示该遗址主要在某一季节被人们住居。
此外,不同的气候状况,也许致使人们进行的生业经济活动有所差异,就某些地区山牧季移式畜牧的例子来说,夏季时山上水草丰美,畜牧者赶着牲畜上山,在山上的住居地必然有着许多畜牧的器具;秋冬之际,牧者赶着牲畜下山,在山下也许趁着闲暇从事了些小型农业,而有着一些其他的农具。诸如此类从事不同生业经济活动,遗址中器物的功能组成也必然有所差异,配合当地的自然地理资讯,或许就能了解遗址与季节的关系。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