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

百科

旗山天后宫

分类: 百科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10-04

阅读 :457

在早期先民的移垦辛酸史中,最能抚慰人心、庇护众生的莫过藉由宗教信仰的力量,其中香火鼎盛的信仰中心-旗山天后宫,俗称「旗山妈祖庙」,供奉天上圣母湄洲妈祖林默娘为护镇主神,护佑地方平安及出外人每到本地(蕃薯)祈求落户创业平安,广被慈悲普渡众生,化解灾厄困苦浴佛德之恩泽,香火因而络绎不绝。庙址位於今旗山镇湄州里永福路23巷16号,面对蕃薯街,背临旗山老街中山路,系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由罗汉门地方官员、仕绅与商家等共同出资兴建,於清道光四年(1824)落成;其後因风雨侵袭,导致庙身部分毁损,遂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倡议重建,距今约180年。-八十九年(2000)五月,由高雄县政府公告为县定古蹟,公告之古蹟本体为庙建筑本体及前方庙埕与榕树。

现旗山天后宫之建筑形式,庙身为砖木构造二进式传统闽南庙宇,砖墙采用美式砌法,分为三川殿与正殿,以廊相接,正殿梁柱构架为叠斗式,庙两边为後厅与庙室,中轴空间配置自前而後为牌楼、庙埕、三川殿、天井、正殿。其建筑是依照-南部各地妈祖庙样式而盖的。它的木造结构、斗拱、装饰及石材雕刻,皆来自中国,虽然经过好几次的整修、扩建,但仍然保持闽南庙宇的风味。天后宫中保有道光二年(1822)的「坤德配天」匾以及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修的「奉宪立绝棍害碑」(即皇帝诏令),是相当有价值的古物。

旗山天后宫虽然因为年代久远,曾经过多次翻修,但大致看来,仍然保存着浓郁的古朴之风。供奉的镇殿妈祖是来自福建的「软身妈祖」,全身关节可动,高约五尺八寸,相传已经有上百年历史,极为珍贵。仔细去看天后宫的两个檐角左右对称的位置,就会发现两尊一手托起庙檐之番人造型做为苦力,扛起整座庙宇,这勇猛憨厚的外国人就是所谓的「憨番」,俗称「憨番扛庙角」、「憨番举大杉」。「憨番扛庙角」已成为庙宇墀头的代名词,在建筑实际功能意义上,是代替斗拱的角色,承托檐口的横梁,并有巩固及分散重力的效果,使结构更为稳固。

旗山天后宫建筑形式古朴并具历史保存价值,一直是旗山人的信仰中心,高雄县政府於八十九年(2000)五月公告为县定古蹟,成为本县珍贵文化资产之一。作为一个县定古蹟,旗山天后宫不仅保有多样的历史文物,更有悠久历史的地方信仰,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在旗山地区发展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与其社会教化功能的展现,值得全民共同投注更多的心力共同维护保存。

参考资料 林美珠撰【高雄县政府,《发现古蹟之美》p.69】-福着 《高雄县县定古蹟旗山天后宫调查研究与修复计画》

下一篇:松山菸厂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明间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