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历史沿革】
海山馆的确切建造时间已不可考。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883年),明郑降清,-回归到清朝版图。翌年甲子设-府,下辖三县。当时清朝为巩固-,在布防上,派-镇驻府城,-水师协驻安平,统辖中、左、右三营,并分别防卫各洲口。由於-府仍属於福建管辖,所以各营官兵都由福建派驻的班兵,轮流戍守。安平水师班兵便是由福建水师提标及所辖各镇、协、营等单位的兵士抽调而来。因此来自同乡的不同班兵,便以部队为单位,在安平建造庙馆,做为供奉家乡神只及联络聚会的场所。
当时这些班兵所建的庙馆共有五座:「提标馆」、「烽火馆」、「闽安馆」、「金门馆」、「海山馆」;合称为「安平五馆」海山馆便是由福建海坛镇标班兵建造的庙馆。海山馆又名「海坛馆」,因在福建海坛的原驻地有座山叫「海山」,基於思乡之情,就取名为「海山馆」。除提供羁旅异地的官兵住宿和社交的场所外,为抚慰离乡官兵心灵的空虚,馆内还奉祀妈祖和家乡的守护神五帝爷、五福爷,兼具了祭祀的功能,以祈求平安、稳定军心。
日治时期,海山馆因功能不再而日趋荒废,海山馆遗址由张金声购得後修建为民宅,原来供奉的神像移祀於海头社文朱殿,馆前一对蝙蝠石柱也被移到妙寿宫。光复初,为区长张长庚宅。到-六十四年(西元1975年),台南市政府与屋主议购,-七十二年(西元1983年)由汉光事务所整修完成,重新整修後,於-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辟为「安平乡土馆」,展示民俗文物、民间艺术及乡土资料,-参观。
【建筑特色】
现在的海山馆,其形制接近中型宅第,设有一厢房,虽已不复清代兵馆的原貌,却是安平传统建筑的具体缩影。站在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门」─门檐层层出挑,檐角起翘,加上两侧葫芦形状的收头,这是安平地区最常见的典型。穿过墙门,就进入海山馆的三合院宅第,正厅前摆着一座醒目的「刀剑屏」,以驱邪镇煞、祈求平安。布局安排均具有安平当地之建筑特色。左右墙上有石雕的「书卷」竹节窗,竹节为奇数(奇数为阳),别具特色。另一边门,经常紧闭,门与道路相对相冲,你可看到「剑狮」据守,以挡煞制冲,是安平民宅特殊之辟邪物。
海山馆侧院有着安平建筑中少见的开阔与清朗,整体格局呈现出迂回而流畅的空间感,值得细细品味。此外,灵活多样的窗户造形也十分可观;围墙上的书卷窗、正厅马背上的圆形绿釉花砖窗,还有六角形、八角形、矩形等,有些更巧心的砌有别致的窗檐;整个屋墙显得活泼、趣味盎然。拜亭与主厅与民宅类似,但雕饰较为精细,正厅山墙上之装饰泥塑为狮头造型。目前做为安平乡土馆使用,展示各种相关文物,庭园存有石雕文物与古井。
乡土馆内有丰富的辟邪物,看了颇能让您欣喜。另外徵集了安平艺术家及民间艺人的作品,其中有客居,也有世居的,但他们共同表达了回馈乡土的真情。作品包括有国画、书法、彩绣、银票花、木作、王船等,使人眼睛一亮,如入宝山而不空回。
参考资料 『台南市「乡土之美」乡土教学』网站,傅朝卿《台南市古蹟与历史建筑总览》,『府城观光资讯导览』网站,『YLib远流博识网-认识台南』网站,『走读-』网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