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过去,-的锣大多是铁锣,而且自-或东南亚地区进口,-本地并没有制锣的师父。出生在罗东的林午,自罗东公学校毕业後,在一家饮食店充当跑堂兼外送面食,有一天夜里送面时,寡母游阿香看到了,提醒他万贯家财还不如一技在身。就这样林午开始当起农机学徒,数年後学艺有成,就在宜兰市开设铁工厂。
日治时期,在-人禁鼓乐之下,一些剧团纷纷解散或停止演出,戏剧文物跟着流失,林午偶然间买到-制的小锣,便开始自行研究。-三十四年,-光复,民间庙会恢复蓬勃生机。二十九岁的林午除了继续铁工厂的工作之外,也买了一些铁板回来,依着小铁锣,开始模仿打造。在一次又一次的试做中,摸索出铁锣制作的技巧,也因此开始了林午铁工厂的制锣事业。
虽然,铁锣制作已经成功,然而铁的成分杂质较多,声音也较短促、生硬,於是林午开始使用昂贵的铜片来制锣。当时铜片购买不易,林午找到海边的拆船业者,向他们收购船上拆下来的旧铜使用。然而旧铜种类很多,添加成分及比例又不一定,打造出来的铜锣,音质都不尽理想。尝试过添加各种不同成分的铜片之後,林午发现加入一定比例「磷」的青铜,软硬适中、延展性佳,才能制作出声音响亮、音质优美的铜锣。
林午铜锣研制成功之後,由於音色绝佳,立即在戏曲界造成轰动。不过当时铜锣的样式,多半为直径二尺及二尺四,再大的二尺八;但音色,音量却始终无法突破,令林午非常困扰。然而,却因维修宜兰市「敬乐轩」及桃园子弟团两面老旧不堪使用的铜锣,使林午从旧锣中发现了突破音障的诀窍,从此制作铜锣的面积愈来愈大,品质日益精进。
-七十四年,林午父子应北港朝天宫的订购,制作了一面直径五尺六寸半、重达一百六十公斤的大锣,雄浑的共鸣声,可传到一公里之外。一九八七年林午获颁教育部第三届「-艺术薪传奖」;一九九八年-「优剧场」赴法国参加亚维农艺术节时,所用的大锣就全部由林午铁工厂打造;由-「象」设计集团设计的二结王公庙,在一九九八年的王公跨年夜巡活动中,以「林午大锣」声代替鞭炮,节省了五十万元的鞭炮费用;一九九八年加拿大着名音乐家马修?连恩造访宜兰,特地录下锣声,做为其专辑的音乐元素…这些辉煌的战绩,证明了林午铜锣的制锣艺术已经获得世界的肯定。
参考资料 郭博州编着【-乡土艺术导赏教学手册】 国立-艺术教育馆 , 91年。陈彦仲等【-的艺阵】 远足文化 , 92年。罗秀华【-的老行业】 远足文化 , 93年。张志远【-的工艺】 远足文化 , 93年。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