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头前溪与凤山溪出海口,又分为新、旧二港。头前溪与凤山溪共同冲积出船头溪洲,其两侧河汊原为来往-海峡船只的避风港。1731年以後,因-岛内南北交通的需要,位在船头溪洲北岸的旧港逐渐形成岛内贸易港。旧港於1813年左右,港务即因淤塞而转移到头前溪南岸的「新港」,原船头溪洲北岸的港口遂相对被称为「旧港」。旧港之意,除指涉港口外,因「港」字含有河川的意义,故旧港往往也是早期头前溪的别称。1815年新港又因洪水淤塞,淡水同知薛志亮遂谕示商民疏浚旧港,旧港港务复盛。1854年以後,竹堑郊商多在旧港设立仓栈,出入的船舶日增,港务大盛;但1857至1858年间香山港逐渐兴起,旧港港务遂呈现衰退迹象。日治以後,-总督府於-9年指定旧港为对中国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港务一度复盛。1932年总督府撤废旧港关税支署、取消贸易机能,并改旧港为专属渔港,其港务再度衰退。战後,政府因旧港容易淤塞,遂於1952年在头前溪口南侧另建南寮渔港,旧港的港口机能至此丧失。
参考资料
〔★伊能嘉矩,《大-地名辞书续篇?-之部》,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