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惠来里遗址系於2002年5月发现;东海大学陈圣明同学在衣蝶百货停车场发现细绳纹红陶片後,回报至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人类学组,遂由组主任何传坤协同研究员屈慧丽及刘克竑等进行遗址调查与范围确认。因内涵丰富,遂进行数次的试掘工作,至少至2004年3月便进行三梯次的发掘工作,确认此遗址有两层文化堆积,也对本遗址在中部史前文化层序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本遗址含有两个明确的文化层,包括了台湾西海岸史前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牛骂头文化及晚期的番仔园文化,另外也有出土典型大坌坑式绳纹陶及营埔文化的遗物。重要遗物方面,牛骂头文化层出土了三连杯豆形器、陶纺轮、石锛、半月形石刀等。其中蛇纹岩质的石锛,说明了当时西海岸中部与东部确实已有交流。番仔园文化层中,出土了保存良好的兽骨、龟甲及稻米遗存,说明了当时农业与渔猎并重的生业型态。遗迹部分,出现许多灰坑、柱洞及砾石结构,以及数十座的不同年龄的墓葬等,文化层堆积厚达六十公分以上,显示在不同时期中惠来里遗址均为一个集中型态的大型居住型遗址。
本遗址碳十四定年结果,为3964±40B.P.及1320±50B.P.,可代表此遗址早期(牛骂头)及晚期(番仔园)的人类占居时间。由於本遗址同时出土了大坌坑式粗绳纹陶、牛骂头文化细绳纹陶、营埔文化黑陶、番仔园文化陶器等四个不同类别的遗物,虽然纵向与横向的连结关系尚待进一步讨论与界定,但是恰可与张光直、宋文薰等早年对西海岸史前文化层序的界定相互对应,应在文化期相的代表性上有其地位。更由於该遗址位於行政当局积极开发地段,在经济开发和文化保存之间引起社会的反思与讨论,因此惠来里遗址成为近年最受注目的遗址之一。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