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

历史

微痕分析

分类: 历史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10-13

阅读 :320

微痕分析是考古学研究遗物的一种重要技术,研究者运用显微镜,检视并且比对器物表面上的各种不同微小痕迹,便可以对於器物的功能以及它如何被使用的过程有所了解。在考古学的研究传统中,分析遗物的工作一直首重以器物本身的外在型态来进行分类,这是因为很多的器物,其功能的确与器物形状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像是陶罐用来装东西、石箭头用以狩猎,从外形上要分辨这些物品的功能并不困难。但是,实际上有某些器物单单从外形无法确定其功能为何,例如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常出现的石斧和石锄,此时学者必须借助於微痕分析,才能获取更多可靠的资讯。

  微痕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器物表面所留存的各种痕迹,通常是过去人们种种行为和活动所造成,不同的动作或不同的媒介物,对器物所产生的磨耗便不相同。微痕分析现今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甚广,研究成果丰硕,除了主要以石器为分析对象,也常被用以研究骨器、木器、兽骨或是编织物纤维。而欲运用显微镜做为工具来进行微痕分析,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行为和器物上的使用痕有何关系。实验考古学者透过复制考古器物的方式,以这些复制品进行许多实验,观察比对不同的行为、不同的施力方式、不同的施力工具以及不同的施力对象所造成的使用痕迹,进而增益考古学者这一方面的知识。就石器来说,石斧用来砍树、石锄用来耕田、石刀用来切割东西、砥石用来磨刀,这些器物使用的方法和目标均不同,便各有着不同的使用痕迹。

  在此检视一个分析石器的例子。石锄和石斧是台湾地区出土相当普遍的史前石器,就外形来说,它们是两种很相似的器物。在传统以器物形制来做分类的方式之下,研究者很难去区辨出两者之间的不同。然而实际上,两者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有着很大差异,也因此造成不同样式的使用痕。锄头是人们用来耕田松土的工具,其使用方式是先将锄头高举、向前方朝下掘地,再向使用者自身的方向拉动;斧头则是用来砍树的工具,人们通常横向挥动斧头、然後以垂直於树干的方向砍入。锄头的施力对象是土壤,与土壤直接接触的是锄头的前表面,由於土中除了土壤颗粒之外还会有些许小碎石子的分布,所以在锄头上,使用痕多分布在锄头的前表面,多为与土壤磨擦的痕迹,并且间杂着零星与较硬石块相磨的刻痕。相对地,斧头的施力对象是树,在砍树时由於以垂直角度切入树体,因此斧头的内外表面均会有摩擦痕迹,而此痕迹是与植物纤维摩擦的痕迹。虽然器物的外型是难以区别的,但是借助微痕分析之方法,学者可以清楚地判断施力及磨擦方向与刃部之间的关系,因此能够就刃部损耗情形,而区分出这两种不同功能之器物。

  除了对於石器功能之判断有所建树之外,微痕分析法更是对於早期人类到底是狩猎动物的猎人,还是捡食死亡动物屍体的食腐者的争论,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证据。「狩猎在人类演化过程中非常重要」这个想法,源自於演化论者认为,人类之所以变成人类部分原因就在於能够用自制的武器去打猎。部分的考古学者认同这样的想法,认为在百万年之前的史前遗址中,许多兽骨与石器一起出土的现象,代表着当时的原始人类已经成为了狩猎者,会利用石器去猎捕猎物并加以屠宰。不过,另一派的学者并不这麽认为,他们质疑遗址中骨头与石器会堆在一起,也许只是自然营力所造成的现象而已。即便石器的确是史前人类遗留於动物骨骸旁边的,也不能直接就证明人类已经进行狩猎此一行为,人们很可能是将动物屍体搬至该处再加以处理,毕竟捡食腐肉远比狩猎来得简单。到底哪一种说法比较正确呢?有考古学者利用显微镜,分析观察了遗址中出土的兽骨,结果骨头上的切痕分布情况,显示一方面兽骨半数有被肢解的痕迹,且切痕都分布在肉附着很少的骨头上,更甚者,有相当高比例的切痕都重叠覆盖於食肉动物的齿痕上。这些现象似乎说明了,食肉动物比原始人类更先一步得到这块骨头,而人类在食肉动物吃食後,才将那些动物屍体的骨头带回某处,以石器去切割骨头上剩余的肉类。

  总而言之,微痕分析法对於考古学研究过去人类之行为,有着相当大的助益。

参考资料

    Renfrew, C.& Bahn, P.2000Archaeology : Theories, Methods, and Practice. New York : Thames and Hudson, 2000.3rd ed.Feder, K.L.1996The Past in Perspective :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Prehistory. Mountain View, Calif. : Mayfield Pub. Co., c1996

下一篇:教科书统编制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战争罪犯审判条例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