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

历史

林平侯

分类: 历史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9-13

阅读 :280

林平侯生於清乾隆三十一年(西元1766年),原籍福建漳州龙溪人,因为家境不佳,所以父亲林应寅来台营生,在新庄开设学馆教书。林平侯於十六岁时(乾隆四十七年,西元1782年)来台寻找父亲,并受雇於米商郑谷家中,因其勤劳向学且工作努力,而获得了郑氏的赏识,郑氏遂赠与林平侯千两,以资助林平侯另立门户,别开商号。

林平侯自立商号後,经营本行米业以外,又将经营米业获利的资金转投资於全台之航运,并以航运之便,再与竹堑(今新竹)商人林绍贤合办全台盐务 ,以及经营樟脑业。林平侯所从事之事业,在当时的时空环境之下,均是能获利致富的事业,因此林平侯很快地就成为家财万贯的富商了。

林平侯在家产累积到一定的数量後,虽非正统读书人出身,但仍希望能出仕任官,此乃当时社会价值观,因为若是只有财富而无任官职,是一种人生的憾事。且除了这项因素之外,也因当时台湾不甚安定,林平侯为了保护家产,以及防止向来不和睦的泉州人挑衅,所以非出仕任官不可。林平侯於嘉庆八(西元1803年)年捐官为县丞,不久即因父丧而服丁忧;嘉庆十一年(西元1806年)服丧期满,以县丞资格又加捐同知,分发至广西省。在广西省时,担任来宾县知事,後补为桂林同知,兼管盐、驿事务。广西食盐贩卖原为大盘商垄断,且哄抬价格,林平侯早年在台湾时已有办理盐务经验,所以限制盐商不得囤积,以杜绝弊端。当时的两广总督蒋攸銛则称林平侯为干练之吏。往後林平侯陆续担任过南宁府知府、柳州知府,均受到上级长官以及民间的肯定。嘉庆二十六年(西元1821年),林平侯结束六年的官场生涯,以知府的官阶退休回到台湾,林平侯是清道光以前台籍人士最高的文官,以後其孙林维源担任二品官,则是清代台籍人仕担任文官的最高阶。

林平侯为了回馈原乡,则仿照范仲奄设置义庄之例,於原籍龙溪设置林氏义庄──永泽堂,以救助贫困的族人,为了管理救济族人的相关业务,并订有永泽堂规条,设学校始族人能受到教育,永泽堂规条中详细规定了发放米粮、棉布、贴补族人金钱核实的问题。

林平侯後则因漳泉械斗激烈、频仍,以及新庄赖以向外交通的河港在嘉庆中叶後日渐淤塞,新庄重要性也伴随着降低,使利用航运经营事业的林平侯决定迁出新庄。此时大嵙崁因大嵙崁溪位於淡水河上游,其腹地所囊括的产业包括茶、米、樟脑,可以利用河运往返南北,把当地产物沿途经过莺歌、新庄、淡水销往北部,同时业可自北部载回日用杂货,销往今日关西、北埔、竹东等地区。大嵙崁在航运以及陆运方便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是林平侯选择迁往大嵙崁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林平侯也投资购买或是开垦大嵙崁附近的土地。林家迁往大嵙崁 ,促成了当地的发展,道光四年(西元1824年)林本源开始建大嵙崁的林家家屋。内有林家家宅、仓库以及租馆,并设有夜间巡更制度。

除了开垦大嵙崁一带以外,林平侯也投资於噶玛兰地区的开发。

林平侯在林家自身家业的投资以外,也多次捐款、助饷以回馈社会。包括捐助凤山县、淡水厅城的建城,助饷张丙事件(道光十二年,西元1832年)、鸦片战争(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年)等等。另外并捐粮、捐学田、开辟道路以及助平乱事等等。

林平侯卒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最高官衔是三品的道。有五子,其中以三子国华、五子国芳较为出名。林家家业始自林平侯的开创、累积,往後经由其子国华、国芳、孙维源、维让的经营,使林家在清代中叶成为台湾第一大家,并以「板桥林」或是「台湾林」闻名於中国大陆、甚至名声远播至南洋、日本地区。

包办盐务,指由政府负责收购场丁所晒之盐,再由包办者向政府购买销售,负责缴定额之税厘给政府,由於官方未定盐价,因此包办盐务者,可以操纵盐价,获得奇利。参考资料:许雪姬,《林平侯父子传》,南投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民89,页10。

2林平侯迁往大嵙崁的时间,目前有多种说法,学界尚未获得定论,根据现有资料推论,学者许雪姬以为道光年间为可能的迁徙年代,学者黄富三则以林平侯在在道光八、九年前後投资陈集成垦号为迁徙的年代。参考资料:许雪姬,《林平侯父子传》,南投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民89,页28。

参考资料

    杨云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民70,页145。许雪姬,《林平侯父子传》,南投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民89林衡道口述,洪锦福整理,《台湾一百位名人传》,台北:正中,民73,页104-115。

下一篇:李南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林爽文事件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