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魔奇爱玉冰》全名为《魔奇爱玉冰II—精华改编》,部分内容源自魔奇儿童剧团於77年制作之《童话爱玉冰》。因《童》剧演出内容清新可爱,有别於一般儿童剧团以童话故事为整场内容之搬演,自推出以来受台湾各地之欢迎,因此邀演场次超过百场。《童》剧由当时剧团经理杨云玉任制作人,李永丰、谢瑞兰任编导,演员有:仁建诚、吴倩莲、陈希圣、金尚东、利政南、王慧芬、刘达伦、王嘉年等。演出内容包含:以音乐舞蹈为欢乐歌舞开场的〈跳跳小豆芽〉,以肢体动作模拟生活百态的滑稽默剧〈奇妙的身体〉,以人体外罩口袋型弹性布做出千奇百怪的造型雕塑及情境想像之〈口袋〉,改编自早期国小之国语课文的可爱故事〈小猴子与卖帽子的人〉,以杂物偶演出改编自英国文学名着《格列弗游记》(Gulliver's Travels)的同名偶剧〈格列弗游记〉,形容有着与常人一般性情的四只神龟扛天的故事〈四只大神龟〉,描述小朋友遭到绑架但学习脱逃的趣味短剧〈小芬小莲历险记〉及以义大利作曲家韦瓦第的名曲《四季》为背景音乐之黑光剧〈手的舞蹈〉等八出小戏。其中〈奇妙的身体〉因取材自当代儿童生活百态且诙谐可爱,常使小朋友会心大笑。〈四只大神龟〉则提出不同吵架方式,让小朋友在争吵之余不伤人而且以笑闹化解不愉快气氛。〈小芬小莲历险记〉则因当时令人闻之色变的绑架风气过盛,因此发展出与现场观众互动之类似教习剧场的演出,剧中提出三种歹徒假借之绑骗手法,每当小芬小莲将被绑走时,小芬小莲即喊卡,歹徒即静止不动,小芬小莲则至台前向现场观众求救,并接受小朋友可行之建议现场演出,最後并拉成人观众上台加入即兴演出解救剧中小朋友,其演出手法新颖,首创台湾小剧场引用教习剧场方式的先例,小朋友现场脑力激荡记忆深刻,戏剧张力强又颇为实用,受到家长与小朋友之赞赏与鼓励最多。
由於《童》剧内容丰富多元又极富想像力与创造力,该剧自77年起各地邀演不辍,魔奇儿童剧团的制作与演出有口皆碑,更强调其观众群囊括3岁至99岁的愿望,深受台湾观众喜爱。78年国家剧院首次邀请国内儿童剧团登上国家戏剧院合作儿童音乐剧《彼得与狼》,魔奇儿童剧团雀屏中选并成功演出。之後,79年国家剧院委外合作之首选即为创造力旺盛的魔奇儿童剧团,该剧团保留《童》剧部分内容,融入中华文化的传统与创新之概念,集结成《魔奇爱玉冰II—精华改编》。《魔》剧之演出内容除〈跳跳小豆芽〉、〈奇妙的身体〉、〈口袋〉、〈小猴子与卖帽子的人〉四出短剧内容与《童》剧相同,但因大剧院而增加演员与布景道具、走位动作编排亦较繁复外,另有:改编自京剧武打小戏《三岔口》,将传统戏曲的经典名剧重新诠释为同名短剧〈三岔口〉,蔡明亮编导的温馨小品〈谁来救小猫咪〉幻灯剧,及以陈扬音乐《欢乐中国节》为背景音乐的同名黑光剧〈欢乐中国节〉,除〈谁来救小猫咪〉幻灯剧外,编导仍为当时魔奇团长李永丰,其正处於创作力巅峰及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使作品呈现多元且感人的力量,〈三岔口〉让现代小朋友领略传统戏曲及中国默剧之美;〈欢乐中国节〉则以长短、粗细、颜色不同之萤光彩带,配合陈扬欢乐浓郁的音乐,韵律又洒脱飘扬的满场舞动,表现属於中华民族时而婉约、时而豪放、特有的欢愉节庆氛围。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