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曲艺

曲艺

邵玉珍

分类: 曲艺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7-06

阅读 :476

邵玉珍,女,戏剧演员、导演、制作人、教师。1937年11月5日生於山东省诸城县,1949年,随国民政府自青岛来台,定居高雄县小港乡青岛村,自幼即对戏剧产生极高兴趣。1955年进入刚创校招生的国立台湾艺术学校(後改制为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现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影剧科,受业於王慰诚、门祝华、崔小萍等老师门下,并参加校外剧团,演出《乘龙快婿》(1958)、《咖啡女郎》(1959)等剧皆颇受好评,并於1958年参与电影《苦女寻亲记》演出。1961年国立艺专毕业,先後任教於台北县立金山初中、苗栗县立苑里初中,并应苗栗「复国话剧队」之聘,与郎雄、牟希宗等人共同主演《钗头凤》计53场,造成极大轰动。1964年迁居高雄市暂停戏剧活动以相夫教子。1967年於高雄市立第五中学(後改为苓雅国中)重执教鞭,组织学生戏剧演出。1968年与高雄市救国团合作推动南部学校剧运,聘请崔小萍、王慰诚等老师南下授课、辅导各级学校成立话剧社团。1971年转任高雄师范学院课外活动组助教,为该校话剧社执导《赤子心》、《春晖普照》(1972)、《中国人》(1973、1980)、《马家寨》、《虎父虎子》(1973)、《华夏儿女》、《女画家》(1974)、《长虹》(1977)、《长白山上》(1978、1979)等名剧,同时协助高雄市妇女会成立话剧社、先後成立高雄市话剧学会、汉声剧团、青年剧团等,执导《春晖普照》(1973)、《斯土斯民》(1979)、《我爱高雄》、《龙的传人》(1981)、《中国人》(1982)并邀请李行、白景瑞、赵琦彬、张永祥四大编导会师高雄举行座谈,对南部地区戏剧推广功不可没。1980年8月,邵玉珍以杰出校友身份应聘至国立艺专影剧科任教,在学校支持下完成「台湾省民间艺术人才调查」、「高雄市庆祝建国70周年艺术季」等大型计画,执导了《青翠山岗》(1984)、《花园对枪》(粤剧)、《蓝与黑》、《女画家》(1985)。同时,於1983年10月於高雄成立薪传剧场,制作、导演《中国人》、《长白山上》(1984)、《我心深处》(1986)、《钦差大臣》(1987),以及余光中翻译的王尔德剧作《不可儿戏》(1991)、《温夫人的扇子》(1992)等中外名剧达25出、126场次,并举办多场戏剧讲座,其所制作之《雷雨》(1993)邀集了李行担任导演、聂光炎担任舞台设计、史撷咏音乐设计,并由归亚蕾、赵文瑄等专业演员担纲演出,该段时间为高雄戏剧活动巅峰时期。1987年赴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学院修习大学部学分,获学士学位後旋即进入林登沃德(Lindenwood)学院研究所,毕业制作由美国演员演出《钗头凤》,在海内外造成轰动,1989年获戏剧硕士学位,年底返国後即导演红虹粤剧团《刁蛮公主》并赴美巡回演出。90年代邵玉珍即开始排演、制作多出经典戏码:1994年将张晓风被禁演的戏剧《自烹》搬上舞台,1995年导演王尔德的《理想丈夫》、莎士比亚的《驯悍记》(1997)、《仲夏夜之梦》(1998)。重要专着有《留住话剧历史的表演艺术家》、《戏剧表演艺术方法论》、《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演技论及其影响》(2001)、《我将岁月换戏剧──邵玉珍戏剧生涯五十年》(2005),2002年自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戏剧系退休。其获奖记录有1980年文艺协会艺文奖牌、1992年全国专院校暨社会剧团话剧比赛最佳导演奖、1992年台湾省教育厅功在教育等廿余项大奖。

参考资料

    《我将岁月换戏剧──邵玉珍戏剧生涯五十年》(2005,亚太出版社)

下一篇:连明月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锺馗之死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