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陈大禹信奉的戏剧理念承袭於五四中国的文化人,希望於演剧中针砭时政、反映社会现实。1946年来台後,邀集台籍文化人辛奇等,以及中国东南地区的话剧班底一同筹组「实验小剧团」,分设国语、台语两组演出,力促战後初期台籍与省籍戏剧人的文化交融。寻求不同族群间融合与谅解的理念,始终是他寄情於戏剧乌托邦的创作主题,作品包括《吴凤》,以及回到中国後创作的《望穿秋水》、《阿里山人──吴凤通事传奇》、《东渡漂泊记》。剧作中以多种语言(台语、国语、日语)呈现战後初期台湾社会语言的杂遝纷乱,是他留台剧作的主要尝试,作品包括《台北酒家》等。
陈大禹在台最着名的剧作为1947年11月公演的《香蕉香》,为一出於族群融合理念的创作,剧情指涉当时发生的二二八事件,以及族群合谐的敏感议题。剧作名以香蕉隐喻台湾,剧情讽刺战後初期国府接收要员,在二二八事件前後,对待本地人迥然不同的心态。时二二八事件为最敏感的政治禁忌,首演当晚即引起台下观众喧闹,後遭禁演。
1949年,陈大禹选择回到中国,於漳州艺术学校、漳州芗剧团投身戏剧教学,并另行创作现代歌仔戏、话剧等剧作,如《水仙花》、《红军进漳州》、《钢刀飞花》等。着作有《陈大禹剧作选》、《水仙花:陈大禹剧作选续集》等书。
中文关键字:战後初期 , 实验小剧团 , 《香蕉香》
英文关键字Early Post-War Era(1945-1949)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