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王井泉在剧团公演前夕发表相当於剧团宣言的专文〈一粒麦子不死——从「民烽」到「厚生」的回忆〉,文中薪传1930年代「民烽剧团」追求本土现代戏剧的新剧运动精神,强-剧革新应以「-」为主体的立场,主张「戏剧取材应以本地人民的生活情感以及时势为对象」,反对战时官方主导的戏剧改造方针——欲以移植-戏剧来-戏剧的问题。
公演的重头戏《阉鸡(前篇)》一剧,导演林抟秋采取大量穿插民谣小调的通俗剧策略;舞台场景从开幕的汉药房到婚礼的祭祖场面,搭配吕泉生从传统中创新的音乐设计,将1940年代初期的主流话语「乡土」具现为一个未经他者之手扭曲的美好时空,配合戏剧内容对上一代利己主义的检讨并激励新世代要勇敢坚强,带有殖民地知识人对我族的深厚自我期许意味,召唤着与「皇民化」主流论述背道而驰的「乡土」认同。另外《高砂馆》一剧,以中日事变後基隆港口旅店为背景,通过港口小人物的心理刻画以及日常生活切片式的场景安排,隐喻「-」在「扩张中的帝国」中的现实处境,带有对於战事的疏离感以及对当下的不确定感。1943年《阉鸡(前篇)》与《高砂馆》的创作与公演,不但具有新剧运动的里程碑意义,也是「-人」精神史的重要事件。二剧剧本自1990年代出土後屡被重新制作或改编上演,其「演出史」至今仍在书写中。
中文关键字:新剧运动 , 《-文学》 , 《阉鸡(前篇)》 , 王井泉 , 林抟秋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