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地区早年为台北市繁荣的经济重心,也是台北市表演艺术的重镇;重庆北路口至环河北路段一带,是昔日刘铭传开辟由大稻埕往南,经新庄街、桃仔园至新竹之铁路建设之路线所经路段,跨过淡水河的铁路桥是礼聘外国人设计、筑造(系一座木桥),桥建成後这一带来往民众就称此地区为「大桥头」。当时迪化街一段到台北大桥、邻近延平北路一带,共有「永乐座」、「第一剧场」、「大桥头戏院」等主要的内台戏院。当时看戏风气兴盛,「大桥头」也成为南北戏班兵家必争的演出地点,而大桥戏院也成为歌仔戏的重要演出据点。
自光复後到民国60年代外台歌仔戏兴盛时期,因着台北桥有着连接台北县市的地利之便,在台北演出的歌仔戏演员,下戏後习惯在台北桥下聚集、谈天说地,并交换戏班资讯;戏班头家在此可以找到合适的临时演员、演员也在此等候演出机会;「大桥头」因此成为歌仔戏演员重要的集散地以及全省知名的「戏班巢穴」,在台湾歌仔戏界有着不可磨灭的记忆。
之後可能因为经济的发展,电视电影等娱乐媒体的发达,以及歌仔戏进入电视演出,使得大桥戏院的营运受到严重的影响,慢慢的便为市场所淘汰歇业。
参考资料
高振宏〈大桥头「复兴社」研究〉,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度硕士论文,2004 2. 2005大桥头歌仔戏清唱采风系列活动 http://.fhl.net/main/artnews 3.捷运报导 第204期 http://.dorts.gov.tw/news/newsletter/ns204/rp204_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