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曲艺

曲艺

川剧

分类: 曲艺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8-24

阅读 :389

川剧流行於四川及邻近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在戏曲声腔上,川剧融汇了高腔、崑腔、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原先这五种声腔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自清乾隆(1736-1795)以来,由於经常同台演出,形成五种声腔共和的新局面,使川剧面目为之一新,清末时统称「川戏」,後称「川剧」。其中以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大略可分为四个支派:「川西派」以擅长胡琴为主,形成独特的「坎调」;「资阳河派」以高腔为主,艺术风格最为严谨;「川北河派」以唱弹戏为主,受秦腔影响较多;「川东派」以唱胡琴腔为主,受徽剧、汉剧影响较多。川剧以成都和重庆为两大演出中心,其行当大致分为生、旦、净、末、丑,剧目取材广泛,以喜剧着称。传统剧目有《柳荫记》、《情探》、《秋江》、《评雪辨踪》、《拉郎配》等,另有根据民间传说新编的《夫妻桥》、《望娘滩》等。此外,川剧的「变脸」、 「喷火」、 「藏刀」、「钻火圈」等特技绝活,气氛热闹,更为观众所喜爱。

  至於川剧在台湾的记录,是在政府迁台後,台中水楠空军基地供应处修理厂中,有打围鼓玩友(川剧票友们围成圈清唱自娱,川话称「打围鼓」,玩友即票友)二十余人,由大鹏国剧队支援衣箱,成立「天龙国剧团」,队长王文智、鼓佬宋丙诚、胡琴陈育斌、生角吴克城、欧定安,旦角刘志诚、李三嫂等人,民国43年(1954)并有出身成都川剧科班「三庆会」的蔡启国指导演出,该团一直到民国49年(1960)间,每年都到台北空军总部劳军演出。民国45年(1956)春节,蔡启国於中坜龙冈第一军团总部成立「天府业余川剧团」,由他本人出任团长并负责编导及司鼓,又邀得名伶周慧如参加,演出《花仙剑》、《长生殿》、《八阵图》等剧。民国58年(1969)台北川剧爱好人士成立「中兴业余川剧团」,公推蔡启国为团长,演出《铁镜探母》、《战太平》、《双旗门》等十余出戏。

  民国62年(1973)成立的「玉垒川剧团」(徐中齐任团长,後由阎泽民任职,蔡启国教戏)与「天府业余川剧团」(现任团长易洁)二团,历年来活动不衰。民国79年(1990)蔡启国结合一批青年演员组成「汉音文化剧团」,同年9月应国立中正文化中心邀请於国家戏剧院演出新编川剧《二十四望娘滩》。民国82年(1993)5月四川省川剧院首度来台,於国家戏剧院演出《白蛇传》及折子戏选粹五场,颇受观众欢迎。蔡起国与阎泽民二人皆曾获颁教育部民族艺术薪传奖,受到政府的肯定。

参考资料

    中国川剧官方网站http://scopera.newssc.org/。牛川海〈秦腔、川剧在台湾〉,《表演艺术》第40期,1996,p15-18。

下一篇: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