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曲艺

曲艺

广东宜人园(宜人京班)

分类: 曲艺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8-25

阅读 :410

成立於大正5年(1916),由范姜新露所创设,演唱俗称「那嘎嘎」或「广东二黄」的广东戏。早期成名的演员有曾双立等人。因戏业需要,所以口白是到客家庄讲客语,到闽南庄则用闽南语,唱的部分维持广东二黄唱腔。

  随上海京班来台演出渐多,该班遂逐渐延聘来台上海京班的艺人来班教习,改演近似的京剧。大正10年(1921)之後,随着连台本戏的盛行,亦请搭演之留台京班演员教授《狸猫换太子》、《三国志》等戏。後来纯演京剧、於全台各地戏院巡演时,戏班已转由叶国道经营。这段时间至该班演出并教戏的来台上海京班演员有芮桂芳、芮童宝父子、阎凤霞、阎凤云姊妹、吕建亭等,福州戏班演员则有德福、一平等。

  中日战争爆发後,宜人园於各地乡镇间还演出了四年。待太平洋战争爆发,日人全面严格推动皇民化运动後,才在演出後就地解散。

  光复後,徐贤福、李荣兴、刘石树等旧伶间相互招集募股而复班。後於民国36年(1947)在台北公会馆(现中山堂)演出时,接受台湾行政长官陈仪的建议,将班名改为「宜人京班」。光复後十年间,因强调为「国台语平剧」、「国客语平剧」,故演出皆得到本省及外省观众的欢迎,此时亦有多位光复前後来台的京剧艺人如吕建亭、张庆楼、张君武等搭演。演出剧目除了前述两出外,尚新排《封神榜》、《西游记》、《杨家将》等连台本戏。民国40年代末期,受台语片的冲击遂大受影响。民国50年(1961),该班於桃园市文化戏院演毕後正式划下四十年的演出句点。

参考资料

    徐亚湘主持《桃园县本土戏曲、音乐团体调查计划报告书》,桃园:桃县文化,1995。徐亚湘〈宝岛第一京班─被遗忘的「宜人园」〉,《表演艺术》期28,1995,P50-52。徐亚湘《日治时期中国戏班在台湾》,台北:南天,2000。

下一篇:吕琼珷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张岁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