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文协主导的文化启蒙运动,对当时的知识青年影响颇深,因此各地读书会及青年团体相继成立,这些青年希望以演讲、演剧等方式,作为改革社会、唤醒民众的手段。1925年成立的「鼎新社」,便是台湾最早含有政治运动性的新剧团。随着鼎新社的巡演和开拓,各地文化剧团率相兴起,文协各地分部也陆续展开旺盛的戏剧与政治活动,代表团体有1925年7月成立的「草屯炎峰青年演剧团」、1926年3月成立的「彰化新剧社」、同年11月成立的新竹「新光社」等。
自1927年以後,由於文协本身的分裂,加上主要干部和成员纷纷遭日警镇压,导致被捕或远走大陆,因而经费日渐短绌,自然无法继续支持文化剧的费用,而文化剧与文化演讲也屡遭日警管制,都使得文化剧於1928年以後日渐衰微。此外,原「鼎新社」的重要成员,如陈崁、潘炉等人,和文协的理念亦逐渐呈现分裂,因此同属「鼎新社」一系的新竹新光社、彰化新剧社,都有意脱离文协,更使文化剧的活动趋於停顿。
到了1929年,《台湾民报》所载的文化剧演出讯息仅剩零星;1930年6月,文协丰原支部决定中止其艺术研究会演剧部,可见其对文化剧的功能已转为否定。直到1930年8月,才有张深切等人於台中成立「台湾演剧研究会」,演出时同样受到日警严密的监视。在种种条件的不利下,文化剧的演出少之又少,1932年以後终趋沈寂。
文化剧是日治时期为了文化启蒙而带有一定意识型态的戏剧,并不着重於剧场艺术的提升;然而,它伴随台湾近代的民族及社会运动,与当时各项民族自觉的文化活动一样重要,具有不可磨灭的时代意义。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