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曲艺

曲艺

日光歌剧团

分类: 曲艺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9-16

阅读 :375

团长为苗栗造桥客家人罗木生(1907-1992),是一个老生演员,以演出《打龙袍》成名。1936年左右,他顶下「大兴社」并改名为「日光歌剧团」,台柱小生为小春莲、小旦小玲玉(编剧陈守敬的第三太太)。

  光复後,日光歌剧团迁居高雄。1951年以後,该团藉由演出型式的改变,譬如在歌仔戏表演之外,加入歌舞、曲艺、特技与魔术等节目,以少女歌剧团为号召并聘请专家编写剧本。约在1953年左右,即聘请王连登编写剧本的四句联,之後更请来洪胜得、陈守敬等人编写整个剧本,以良好的票房与口碑在全省各大戏院打响知名度。当时高雄市的新高、港都、大舞台、高雄、新宝及天华等戏院是该团经常演出的地点,演出时经常座无虚席。在团员人数方面,兴盛时期约有九十人左右。

  1961年,该团获省府教育厅颁发「优良剧团」奖状,逐渐由一团扩充为四团。尔後,电视媒体的出现使得内台歌仔戏严重受击,渐走下坡,该团为了挽救颓势,除求新求变,制作大型歌仔戏吸引观众之外,并於1969年购置全套录音设备,改采录音方式演出,甚至将许多由陈守敬编写的剧码改制成录音带,转以录音方式演出,继续活跃於内台。常演出的高雄市戏院有光华、环球、左营及中洲等,与麦寮人陈澄三之「拱乐社」并立为当时两大录音团。

  1971年左右,该团退出戏院走出内台,又增加了一团并转战外台,以录音方式接演外台戏,挟在内台演出的优势,每月仍可演出二十余天。而後受到外台电影的冲击,为了增加竞争能力,该团将歌舞剧穿插於歌仔戏中,变化表演内容,也曾轰动一时。  

  1991年之後,日光歌剧团逐渐缩小经营规模,目前仅存「日光少女歌剧团」及「新日光歌剧团」两团。

参考资料

    林鹤宜、蔡欣欣《光影、历史、人物──歌仔戏老照片》,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2004。 郭吉清《歌仔戏在高雄》,高雄: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2003。

下一篇:新剧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星星实验剧团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